月经不调可通过饮食调理、中药调理、穴位按摩、情绪管理和规律作息等方式改善。月经不调可能由气血不足、肝郁气滞、肾虚、寒凝血瘀和痰湿阻滞等原因引起。
气血不足者可多食用红枣、枸杞、黑芝麻等补血食材;肝郁气滞者适合饮用玫瑰花茶、陈皮水以疏肝解郁;肾虚人群可增加黑豆、核桃、山药等补肾食物;寒凝血瘀体质应避免生冷,多喝姜糖水暖宫;痰湿阻滞者需减少油腻,适量食用薏米、赤小豆利湿。
气血两虚可用八珍汤加减,肝郁气滞适用逍遥散,肾阳虚者可选择右归丸,寒凝血瘀推荐少腹逐瘀汤,痰湿型月经不调常用苍附导痰丸。具体用药需经中医师辨证后调整。
三阴交穴是调理月经的核心穴位,配合关元穴、血海穴每日按压10分钟;肝郁者加按太冲穴,肾虚者重点按摩涌泉穴。按摩时以酸胀感为度,避开经期出血量多时操作。
长期焦虑抑郁会通过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影响月经周期,建议通过正念冥想、倾诉交流等方式疏解压力。肝郁型月经不调患者尤其需要保持情绪舒畅。
夜间11点前入睡有助于养肝血,避免熬夜耗伤肾精。适度进行太极拳、八段锦等舒缓运动,忌剧烈运动导致气血耗损。建立稳定的生物钟对月经周期调节至关重要。
月经不调者日常应避免过度节食或暴饮暴食,保持BMI在18.5-23.9之间。经期注意腰腹部保暖,可热敷小腹缓解痛经。记录月经周期变化,观察经血颜色、质地等特征,持续3个月未改善或出现大血块、严重腹痛时需及时就医排除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肌瘤等器质性疾病。备孕女性更应重视月经调理,创造良好受孕环境。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
杨铁生
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