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不调主要表现为周期异常、经量变化、经期紊乱、伴随症状及非经期出血五种情况。具体包括周期缩短或延长、经量过多或过少、经期疼痛或淋漓不尽、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以及排卵期出血等异常现象。
正常月经周期为21-35天,月经不调可能表现为周期短于21天频发月经或长于35天稀发月经。周期紊乱常见于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内分泌疾病,也可能因压力、减肥等生活方式改变引发。记录基础体温或使用月经周期APP有助于监测周期变化。
每次月经总量超过80毫升为月经过多,少于20毫升为月经过少。经量增多可能伴随血块,常见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经量过少可能与卵巢功能衰退、宫腔粘连有关。突然出现的经量改变需警惕,尤其是围绝经期女性出现大量出血时。
正常经期持续2-7天,超过7天为经期延长,不足2天为经期过短。经期延长常见于黄体功能不足、子宫内膜异位症;经期过短可能提示子宫内膜受损。部分女性会出现经间期点滴出血,可能与激素波动或宫颈病变相关。
严重痛经、恶心呕吐等经期不适可能属于病理表现。原发性痛经多始于初潮后1-2年,继发性痛经常进行性加重,需排查子宫内膜异位症。经前紧张综合征包含乳房胀痛、情绪波动等症状,严重时影响生活质量。
两次月经间期出现出血可能为排卵期出血,通常量少持续时间短。但同房后出血、绝经后出血属于异常现象,需排除宫颈病变或子宫内膜癌。不规则出血合并分泌物异常时,应及时进行妇科检查。
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调节内分泌,建议每日摄入含铁食物如动物肝脏、菠菜预防贫血。经期避免剧烈运动和生冷饮食,可尝试热敷缓解痛经。记录月经日记至少3个月周期,包括出血起止时间、经量变化和伴随症状,就诊时能为医生提供重要参考。35岁以上女性出现月经紊乱建议每年进行妇科超声和激素水平检查。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
杨铁生
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