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贫血可能由铁摄入不足、月经失血过多、妊娠期需求增加、慢性疾病影响、消化吸收障碍以及遗传性血液疾病六大原因引起。
日常饮食中缺乏富含铁元素的食物是女性贫血的常见原因。动物肝脏、红肉、菠菜等含铁量较高,长期素食或挑食易导致铁储备不足。建议搭配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避免与茶、咖啡同食影响吸收率。
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妇科疾病会导致经期出血量增大,每周期铁流失超过20毫克可能引发缺铁性贫血。伴随症状包括经期延长、血块增多,需通过妇科检查和血红蛋白检测确诊。
孕期血容量扩张50%且胎儿发育需大量铁元素,每日铁需求从18毫克增至27毫克。未及时补充铁剂可能引发妊娠期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可能影响胎儿神经发育。
类风湿关节炎、慢性肾病等疾病会干扰铁代谢,导致炎症性贫血。这类贫血补铁效果有限,需先控制原发病,可能伴随低热、关节肿痛等全身症状。
胃切除术后、乳糜泻等消化道疾病会减少铁吸收面积。患者常出现食欲减退、腹泻等症状,需通过血清铁蛋白检测评估铁储备,必要时采用静脉补铁治疗。
地中海贫血、镰刀型贫血等遗传疾病会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异常。这类患者多有家族史,表现为自幼贫血、黄疸,需基因检测确诊并定期监测铁过载风险。
预防贫血需保证每日摄入18毫克铁元素,动物性食物中的血红素铁吸收率可达25%。经期女性建议每月补充3-5天铁剂,孕期需持续服用铁剂至产后3个月。红枣、樱桃等红色食物含少量铁但不宜作为主要补充来源,定期血常规检查能早期发现贫血倾向。长期贫血患者应排查消化道肿瘤风险,运动时选择低强度有氧运动避免缺氧症状加重。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
朱陵群
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