胳膊和腿上的包块可能由脂肪瘤、皮脂腺囊肿、淋巴结肿大、纤维瘤或外伤血肿等原因引起。包块性质多为良性,但需结合质地、活动度及伴随症状综合判断。
脂肪瘤是最常见的软组织良性肿瘤,由成熟脂肪细胞构成。触诊质地柔软、边界清晰且可推动,多发于四肢皮下。通常无需治疗,若体积过大或影响活动可通过手术切除。
因毛囊堵塞导致皮脂淤积形成囊肿,表面可见黑色开口,挤压可能排出豆腐渣样分泌物。继发感染时会出现红肿热痛,需抗生素治疗,彻底清除需手术摘除囊壁。
四肢近端包块可能为反应性淋巴结增生,常由局部感染、蚊虫叮咬或免疫反应引发。质地韧、活动度好,伴随压痛时提示炎症,持续增大需排查结核或淋巴瘤。
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的实性包块,质地硬、生长缓慢。多见于四肢真皮层,直径通常小于3厘米。手术切除可根治,极少恶变但需病理确诊。
碰撞或挤压后毛细血管破裂形成皮下血肿,初期呈紫红色伴压痛,2-3周后逐渐吸收机化。24小时内冷敷可止血,后期热敷促进消散,巨大血肿需穿刺引流。
日常应避免反复摩擦或挤压包块,观察是否出现快速增长、破溃、疼痛加剧等异常。建议记录包块大小变化,定期触诊自查。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C增强毛细血管韧性,减少高脂饮食以防皮脂分泌过剩。适度运动可促进淋巴循环,但需防止外伤。若包块直径超过2厘米、质地坚硬固定或伴随发热消瘦,需及时就医排查恶性肿瘤可能。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