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不足湿气重确实可能导致肥胖。这类体质引发的肥胖多与代谢功能减弱、水液运化失调有关,常见表现包括虚胖浮肿、乏力嗜睡、排便黏腻等。
气血不足时脏腑功能下降,基础代谢率降低,热量消耗减少易致脂肪堆积。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脾气虚弱则水谷精微无法正常输布,转化为痰湿滞留体内。这类肥胖者往往伴随食欲不振却体重增加,需通过八段锦、艾灸足三里等温和方式健脾益气。
湿气重会阻碍三焦气机,导致水液代谢紊乱形成水肿型肥胖。患者常见下肢浮肿、晨起眼睑肿胀,体重波动与水分潴留相关。红豆薏米粥、冬瓜汤等利水食疗配合适量快走,有助于促进水液循环。
长期气血两虚可能影响甲状腺、肾上腺等内分泌腺体功能,引发激素水平异常导致的向心性肥胖。这类情况需检测TSH、皮质醇等指标,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归脾丸、参苓白术散等中成药调理。
脾虚湿盛者肠道内厚壁菌门比例升高,更易吸收食物热量并诱发炎症反应。表现为腹部肥胖突出、肠鸣腹胀,建议补充双歧杆菌等益生菌,同时减少高糖高脂饮食摄入。
气血不足引发的疲倦感会促使身体本能寻求高热量食物补偿能量,形成恶性循环。这类人群需建立规律作息,适当食用山药、红枣等补气血食材替代零食摄入。
改善此类肥胖需综合调理,每日保证30分钟以上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饮食上多选择茯苓、白术、芡实等健脾食材,避免生冷瓜果加重湿气。睡前可用艾叶泡脚促进血液循环,连续调理3-6个月可见明显改善。若伴随月经不调、持续水肿等症状,建议到中医科进行体质辨证调理。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