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幼保健院通常提供避孕针注射服务,具体包括长效避孕针种类、适用人群、注射流程、注意事项及副作用处理。
妇幼保健院常见的避孕针为单孕激素制剂,如醋酸甲羟孕酮DMPA、炔诺酮庚酸酯NET-EN。DMPA每3个月注射一次,NET-EN需每2个月注射,通过抑制排卵和增稠宫颈黏液实现避孕。部分机构可能提供复方激素避孕针,含雌激素和孕激素成分。
适合哺乳期女性、不能耐受雌激素者或需长效避孕的人群。禁忌症包括乳腺癌病史、严重肝病、不明原因阴道出血等。医护人员会评估血压、体重及病史,排除静脉血栓高风险人群后再行注射。
首次注射需在月经周期前5天进行,哺乳期女性产后6周可接种。臀部或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由专业护士操作。注射后需观察30分钟,后续按时补种,逾期需采取临时避孕措施。
可能出现月经紊乱、头痛或体重增加,通常2-3周期后缓解。骨密度监测建议每2年一次,长期使用超5年需评估骨质疏松风险。出现严重腹痛、胸痛或视觉障碍需立即就医。
点滴出血可服用短效避孕药辅助调节,脱发者建议补充维生素B族。生育力恢复需3-10个月,备孕前半年应停针。避孕失败率约0.3%,疑似妊娠需及时检测。
日常建议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每日摄入300ml牛奶或300g深绿蔬菜。每周进行3次30分钟负重运动如快走,避免吸烟及过量咖啡因。注射部位24小时内避免沾水,出现硬结可热敷处理。避孕针不能预防性传播疾病,高风险性行为仍需使用避孕套。定期妇科检查建议每年一次,包括乳腺和宫颈筛查。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