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孕药可能影响月经周期,常见表现为经量减少、周期改变或闭经,与激素调节、个体差异、用药类型、服药方式及潜在疾病有关。
避孕药含雌激素和孕激素,通过抑制排卵和改变子宫内膜厚度干扰月经。短效避孕药可能使经量减少30%-50%,长效制剂可能导致闭经。治疗需根据症状调整:经量过少可改用低剂量药物,闭经超过3个月需换用其他避孕方式。
约15%女性对激素敏感度较高,服药后易出现突破性出血或月经延迟。建议记录出血模式,持续异常者可选择含20μg雌激素的制剂,或改用非激素避孕方式如铜质宫内节育器。
紧急避孕药含大剂量左炔诺孕酮,70%使用者会出现月经提前或延后1-2周。频繁使用可能导致周期紊乱超过3个月,每年使用不超过2次。短效避孕药漏服时,补服需遵循"12小时原则"避免出血。
不规律服药易致激素波动引发异常出血。正确方法为每天固定时间服用,连服21天后停7天。出现点滴出血可加服1片雌激素,持续出血超过5天需就医排除器质病变。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服药后更易出现闭经,甲状腺功能异常者可能加重月经紊乱。建议用药前筛查激素六项,服药期间每6个月复查超声和肝肾功能。
服用避孕药期间建议增加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菠菜,补充维生素B族改善代谢。适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有助于维持激素平衡,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出血。观察记录月经变化,选择纯棉透气内裤,出现严重头痛、视力模糊或胸痛需立即停药就医。建立规律的服药闹钟提醒,避孕药与抗生素、抗癫痫药同服时需咨询医生调整剂量。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