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孕药的危害性与个体差异和使用方式相关,常见风险包括激素波动、血栓风险、消化不适、代谢影响及特殊人群禁忌。
短效避孕药含雌激素和孕激素,可能引发乳房胀痛、情绪波动或月经紊乱。长期使用需定期监测激素水平,必要时调整药物类型,如改用低剂量屈螺酮炔雌醇片或炔诺酮类制剂。突发严重头痛或视觉异常需立即停药就医。
雌激素可能增加静脉血栓概率,吸烟者或BMI>30人群风险更高。建议选择孕激素单药避孕针如狄波-普维拉或铜宫内节育器替代。出现单侧腿肿、胸痛时需排查肺栓塞。
约15%使用者会出现恶心呕吐,建议随餐服用或改用阴道环如NuvaRing。持续腹泻超过48小时可能影响药效,需加用避孕套等备用措施。
部分药物可能轻微升高血糖血压,糖尿病患者宜选择含去氧孕烯的复方制剂。每年应检测血脂、肝肾功能,肥胖人群可考虑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
哺乳期、乳腺癌病史或严重肝病患者禁用。40岁以上吸烟女性建议改用屏障避孕法,偏头痛伴随先兆症状者需避免含雌激素药物。
使用避孕药期间建议增加富含维生素B6的食物如香蕉、三文鱼调节情绪,每周3次有氧运动改善血液循环。避免同时服用圣约翰草等影响药效的草药,储存时注意避光防潮。出现异常阴道出血超过3个月或黄疸症状需及时妇科检查,长期服药者每2年应评估心血管风险。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