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异常可能反映内分泌失调、生殖系统疾病或生活方式问题,常见表现包括周期紊乱、经量异常和伴随症状,需针对性排查和治疗。
月经周期短于21天或长于35天可能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异常有关。治疗需检测激素水平,如确诊多囊卵巢可口服短效避孕药调节周期,甲状腺问题需补充优甲乐等药物。记录基础体温辅助判断排卵情况。
月经过多每小时浸透一片卫生巾可能由子宫肌瘤、腺肌症引起,超声检查可确诊。药物治疗包括氨甲环酸止血、GnRH-a缩小子宫病灶,严重者需子宫动脉栓塞术。经量过少需排查宫腔粘连,宫腔镜是金标准检查手段。
进行性加重的痛经需警惕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检查可确诊。布洛芬等NSAIDs药物缓解疼痛,地诺孕素抑制内膜生长,保守手术可切除异位病灶。热敷下腹部配合盆底肌放松训练能减轻痉挛。
连续3个月无月经需排查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过度节食导致的闭经需恢复每日1800大卡以上饮食。高泌乳素血症患者可服用溴隐亭,卵巢早衰需激素替代治疗维持骨密度。
经期头痛、乳房胀痛提示雌激素优势,维生素B6和月见草油可调节。异常出血伴恶臭分泌物需排除宫颈病变,TCT+HPV联合筛查是必要检查。更年期月经紊乱应监测子宫内膜厚度预防癌变。
调整生活方式有助于改善月经异常,每日摄入50g动物肝脏补充铁元素,经期避免剧烈运动但可进行瑜伽拉伸。选择纯棉透气卫生巾每2小时更换,记录月经日记包括颜色、血块情况。40岁以上女性建议每年妇科超声检查,青少年初潮后3年周期未规律需就医评估。长期月经不调可能增加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风险,及时干预可降低远期健康隐患。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