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私处频繁冲洗可能破坏菌群平衡,诱发炎症,日常清洁需避免过度使用洗液、灌洗或高温烫洗,温水冲洗外阴即可。
阴道内存在乳酸杆菌等有益菌群维持酸性环境,频繁冲洗会冲刷掉这些保护性菌群,导致致病微生物滋生。出现瘙痒或异味时,可短期使用含乳酸菌的阴道栓剂调节菌群,如定君生、延华等。
市售洗液多含杀菌成分或香料,长期使用会损伤黏膜屏障。建议选择pH3.8-4.5的弱酸性专用洗剂,如femfresh、妇炎洁,每周使用不超过2次,避开月经期。
灌洗可能将病原体推入宫颈,增加盆腔炎几率。确诊细菌性阴道炎需遵医嘱用甲硝唑栓,霉菌感染可用克霉唑阴道片,衣原体感染需口服阿奇霉素。
超过40℃的热水会破坏皮脂膜,引发干燥瘙痒。清洗时水温保持37℃左右,淋浴优于盆浴,清洗后及时擦干,避免穿化纤内裤。
性生活后、经期或游泳后只需用温水冲洗外阴,术后患者需使用医用生理盐水冲洗。糖尿病患者更需警惕感染,可定期检测阴道微生态。
日常饮食补充含益生菌的酸奶、纳豆等发酵食品,避免过量摄入辛辣刺激食物。选择棉质透气的内裤并每日更换,经期卫生巾每2-3小时更换一次。适度运动增强免疫力,但需注意游泳后及时清洁,瑜伽和凯格尔运动有助于改善盆底血液循环。出现持续灼痛、异常分泌物或出血应立即就医,不可自行用药。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