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炎症是机体对损伤或感染作出的即时防御反应,表现为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常见原因包括细菌感染、物理损伤、化学刺激、过敏反应和局部缺血。
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病原体侵入组织后,免疫系统释放组胺和前列腺素等介质,导致血管扩张和白细胞聚集。治疗需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克肟或左氧氟沙星,配合局部消毒处理。
烫伤、割伤等机械性损伤破坏组织屏障,引发炎症级联反应。冷敷可减轻肿胀,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能缓解疼痛,严重创伤需清创缝合。
强酸强碱接触皮肤或黏膜时造成化学烧伤,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15分钟以上,使用碳酸氢钠溶液中和酸性损伤,醋酸溶液处理碱性损伤。
花粉、尘螨等过敏原激活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口服氯雷他定等抗组胺药物,严重时注射肾上腺素,避免接触过敏原。
血栓或动脉痉挛导致组织缺氧,细胞坏死释放炎症因子。溶栓治疗用阿替普酶,血管扩张剂如硝酸甘油,必要时进行血管介入手术。
急性炎症期应增加维生素C和锌的摄入,促进组织修复;适度活动患处避免僵硬,但避免剧烈运动加重损伤;保持创面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出现持续高热、化脓或范围扩大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防止发展为慢性炎症或全身感染。日常注意防护措施,如处理危险物品戴手套,过敏体质者远离致敏环境。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