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服用避孕药可能增加血栓风险,预防措施包括定期血液检查、补充水分、适度运动、选择低剂量药物、及时就医评估。
避孕药中的雌激素会升高凝血因子浓度,建议每6个月检查D-二聚体和凝血功能。发现异常时需停药,改用黄体酮单方制剂或非激素避孕方式。高风险人群可考虑检测凝血酶原基因突变。
每日饮水不少于2000ml稀释血液黏稠度,穿医用弹力袜改善下肢静脉回流。久坐期间每小时活动踝关节,进行踮脚运动促进小腿肌肉泵血功能。
第三代孕激素去氧孕烯、孕二烯酮血栓风险较低。40岁以上或BMI>30者建议改用含左炔诺孕酮的制剂,必要时选择宫内节育器避孕。
每周3次30分钟有氧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可降低纤维蛋白原水平。避免高强度下肢力量训练,瑜伽倒立体位需在服药4小时后进行。
突发单侧腿肿、胸痛伴咯血、视物模糊需立即停药就医。CT肺动脉造影可确诊肺栓塞,抗凝治疗首选利伐沙班或达比加群酯。
饮食中增加纳豆、深海鱼等天然抗凝食物,补充维生素E改善微循环。吸烟者必须戒烟,酒精摄入每日不超过20g。旅行时穿戴梯度压力袜,飞行超过4小时需服用阿司匹林预防经济舱综合征。出现偏头痛先兆或血压持续>140/90mmHg时应终止药物避孕。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
朱陵群
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