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孕药的避孕成功率约为91%-99%,具体效果与药物类型、服用规范性、个体差异等因素相关。
短效避孕药正确使用成功率可达99%,主要成分为雌激素和孕激素,通过抑制排卵发挥作用。紧急避孕药事后72小时内服用有效性约85%,但受时间影响显著。长效避孕针或皮下埋植剂等新型避孕方式成功率普遍超过99%。
每日固定时间服用短效药是关键,漏服超过12小时需补服并采取备用措施。药物与抗生素、抗癫痫药等同服会降低药效,建议间隔2小时。储存不当导致药物受潮或过期也会影响避孕效果。
体重指数超过30可能减弱药效,需咨询医生调整剂量。消化系统疾病影响药物吸收,呕吐腹泻后需补服。吸烟者尤其是35岁以上女性,使用激素类避孕药需评估血栓风险。
发现漏服应立即补服并启用避孕套等屏障法。疑似避孕失败可在120小时内放置含铜宫内节育器,有效率超99%。必要时进行紧急避孕药补救,但不宜作为常规手段。
避孕药不预防性传播疾病,高危性行为需配合安全套。用药期间出现严重头痛、胸痛应立即就医。建议每年进行血压、肝功能等健康监测,长期使用需定期评估风险。
日常可多摄入富含维生素B族的全谷物、深绿色蔬菜,减少酒精摄入以降低肝脏负担。适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有助于维持激素平衡,但避免剧烈运动引发血栓风险。用药期间出现突破性出血可记录月经周期,选择棉质透气的内裤保持私处清洁干燥,避免穿紧身裤造成局部闷热。建议每3-6个月复查妇科检查,根据身体状况调整避孕方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