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头溢液可能由乳腺导管扩张、激素水平波动、乳腺炎症、垂体瘤或乳腺癌引起,需根据液体性状及伴随症状判断病因。
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因催乳素升高可能出现乳汁样溢液,属于正常生理现象。非哺乳期女性在月经周期黄体期也可能出现少量透明溢液,通常无需治疗。建议穿戴宽松内衣,避免乳头刺激,定期自查乳房有无肿块。
乳腺导管扩张常导致黏稠的绿色或棕色溢液,多发生于40岁以上女性。病因与吸烟、乳头内陷有关,可能伴随乳晕区红肿疼痛。治疗采用导管切除术或抗生素如头孢克肟、多西环素,局部热敷可缓解症状。
垂体瘤或甲状腺功能减退会导致乳汁样溢液,常伴有闭经、头痛。需检测血清催乳素水平,MRI检查排除垂体微腺瘤。药物治疗首选溴隐亭,剂量从1.25mg/日逐步调整,甲状腺功能异常者需补充左甲状腺素钠。
浆细胞性乳腺炎表现为黄色脓性溢液,伴皮肤橘皮样改变。急性期需穿刺引流,口服克拉霉素联合泼尼松治疗。慢性炎症可局部注射曲安奈德,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洁乳头防止继发感染。
单侧血性溢液需警惕导管内乳头状瘤或乳腺癌,尤其40岁以上患者。诊断依赖乳腺钼靶、超声及溢液细胞学检查。早期乳腺癌可行保乳手术,晚期需新辅助化疗多柔比星+环磷酰胺方案,HER2阳性患者需联合曲妥珠单抗。
日常减少高脂肪饮食摄入,每周进行3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维持激素平衡。哺乳期女性需正确清洁乳头,非哺乳期避免过度挤压乳房。出现血性溢液、持续单孔溢液或伴随乳房皮肤凹陷时,应立即至乳腺外科就诊,必要时进行乳腺导管造影检查。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