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避孕药后仍可能怀孕,与药物类型、服用时间、个体差异等因素相关。
紧急避孕药需在72小时内服用,越早效果越好,失败率约2%-10%。短效避孕药漏服或呕吐腹泻可能影响药效。补救措施包括72小时内补服紧急避孕药,或及时就医评估是否需要其他避孕方式。
紧急避孕药通过延迟排卵发挥作用,若服药时已排卵则无效。短效避孕药抑制排卵,但激素水平波动可能导致突破性排卵。建议结合排卵试纸监测,必要时采用避孕套双重防护。
抗生素如利福平、抗癫痫药如卡马西平会降低避孕药浓度。长期服用这些药物者应选择避孕套、宫内节育器等非药物避孕方式,或咨询医生调整用药方案。
肥胖女性BMI>30紧急避孕药失败风险增加3倍,可考虑使用含铜宫内节育器。肝肾功能异常者代谢药物能力下降,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避孕方法。
紧急避孕药可能改变子宫内膜阻止受精卵着床,但若着床已完成则无效。服药后出现持续腹痛、异常出血需就医排除宫外孕,月经延迟超1周建议验孕。
饮食上避免葡萄柚影响药物代谢,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缓解药物副作用。运动建议服药后避免剧烈运动以防呕吐,短效避孕药使用者保持规律作息。护理需记录服药时间,紧急避孕药一年使用不超过3次,长期避孕建议选择复方口服避孕药或皮下埋植剂等高效方法。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