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阳性是否严重取决于感染部位和症状,部分情况具有传染性,需通过药物干预和防护措施控制。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常见于非淋菌性尿道炎或宫颈炎,表现为尿痛、分泌物增多,可通过性接触传播;呼吸道支原体感染引发肺炎时出现咳嗽、发热,通过飞沫传播。无症状携带者虽无不适,但仍可能传染他人。
单纯阳性无症状通常无需治疗,但孕妇感染可能导致早产或新生儿肺炎。持续感染可能引发盆腔炎、附睾炎等并发症,需通过PCR检测确认病原体活性,结合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如多西环素、阿奇霉素或莫西沙星。
性传播是泌尿支原体主要传染方式,建议感染者治疗期间避免性行为或使用避孕套。母婴垂直传播可通过产道感染胎儿,孕晚期筛查阳性需进行预防性用药。呼吸道支原体在密闭空间易通过气溶胶扩散,感染者应佩戴口罩。
药物治疗首选四环素类米诺环素、大环内酯类克拉霉素或氟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疗程7-14天。顽固性感染可联合阴道栓剂如克林霉素或物理治疗短波热疗。伴侣需同步治疗以防交叉感染。
定期妇科/男科检查可早期发现无症状感染,性活跃人群建议每年筛查。增强免疫力可通过补充维生素C、锌制剂,保持每天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避免共用毛巾等个人物品,呼吸道流行季注意通风消毒。
饮食建议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鱼类、豆制品加速组织修复,西兰花、猕猴桃等抗氧化食物辅助消炎。治疗后需间隔4周复查,确认转阴前不建议无保护性行为。老年或免疫力低下者出现持续低热、关节痛时需排查支原体血症,必要时住院静脉给药。日常护理重点在于阻断传播链,同时避免过度治疗导致菌群失调。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