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主要通过血液途径传染,即使与艾滋病人接吻,被传染的可能性很低。这引起了南大教授吴稚伟的注意:会不会是口腔里含有抗病毒的成分?经过十多年的研究,最近他所属的课题组发现了口腔唾液中有抗艾病毒的蛋白质GP340,初步确定了与抑制艾滋病毒感染有关。其中最少确定必要的成分,可以设计预防艾滋病的药物投入临床实验。
现场:博士生分装艾滋病毒
进入吴幼伟教授的实验室,引人注目的首先是操作台高度低、大小不同的瓶罐。两位年轻博士穿着白大褂,戴着橡胶手套,分装血清样品和其他实验材料。这些血都来自艾滋病患者的身体。楚鹰博士指着手边的小试管说:这里有40名艾滋病患者的血清,他们中有还没有发病的人,也有发病的人。听起来很可怕,楚鹰笑着说:这些血清已经灭活,病毒被去除,只剩下抗体,我们可以在普通环境下操作,没有危险。艾滋病患者体内产生的抗体有抑制病毒的复印件,也有不能的。我们的任务是找到具有强烈抑制作用的抗体,识别它。
原因:为什么接吻不感染艾滋病?
的确,研究人员在艾滋病患者的唾液中发现了艾滋病毒的基因,但这些病毒不能感染其他细胞。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流行病学分析发现艾滋病通过口腔唾液传播的概率极低,或者几乎没有。
这种现象引起了包括吴幼伟在内的一些艾滋病专家的大胆猜测:口腔中一定含有抗病毒成分!
吴稚伟在美国纽约大学工作时,开始研究分离人体口腔下腭唾液。结果,经过对唾液成分的研究,口腔中一般没有活性病毒,是因为唾液中含有抗HIV感染的活性蛋白质,特别是被称为GP340的蛋白质,能够去除口腔中的细菌,对防止牙齿龋齿和保护牙齿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研究的深入,吴稚伟等人意识到这种蛋白质的基因在人体中可能发挥着两个重要作用:一是与细胞的发育、分化有关,二是与人的天然免疫有关,这与GP340蛋白质阻止艾滋病毒感染细胞的活性一致。我们做了很多研究,最终证明了GP340可以抑制艾滋病毒感染细胞的活性,明确其原理。
最新进展:缩小包围
来到南京大学医学院后,吴幼伟领导课题组和纽约大学继续开展锁定蛋白GP340特定部位的合作研究。这个完整的蛋白由1600多个氨基酸组成,究竟哪个氨基酸起作用?2007年初,他们缩小了包围圈,将具有抗病毒作用的区域缩小到原蛋白的十分之一,在锁定的107个氨基酸中,发现其中16个氨基酸可能在抑制艾滋病毒感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他们继续确定该区域涉及的最少、必要的氨基酸数量和可能的三维立体结构,为合成药物做好重要准备。如果想用药的话,1~2个氨基酸的成本会有很大的不同,氨基酸的数量越少越容易合成,3年左右就能进入临床。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