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怕冷可通过摄入高热量食物、富含铁元素食物、温补类食材、促进血液循环的食材以及维生素B族食物改善。主要有羊肉、动物肝脏、生姜、辣椒、糙米等。
羊肉、坚果类食物如核桃、腰果等含有较高脂肪和蛋白质,能为身体持续供能。每100克羊肉可提供约200千卡热量,其脂肪组织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额外热量,适合作为冬季基础保暖食材。板栗等淀粉类坚果还能快速补充血糖,缓解寒冷导致的能量消耗加速。
动物肝脏、菠菜等含铁量高的食物能改善贫血型怕冷。铁元素是血红蛋白合成的重要原料,缺铁性贫血会导致末梢循环供氧不足。建议每周食用2-3次猪肝或鸭血,搭配维生素C含量高的柑橘类水果促进铁吸收,可提升血液携氧能力约30%。
生姜、桂圆等属于中医认定的温性食材。生姜中的姜辣素能刺激血管扩张,使体表温度上升0.5-1℃。桂圆含多种氨基酸和矿物质,适合与红枣搭配炖汤,对女性手脚冰凉改善效果显著。此类食材建议在晨间食用,可维持全天基础体温。
辣椒、肉桂等辛香调料含有的辣椒素和肉桂醛成分。辣椒素能激活TRPV1受体促进毛细血管扩张,短期可使皮肤温度升高2-3℃。肉桂则通过改善微循环增加四肢末梢供血,适合加入热饮或炖品中食用,但胃溃疡患者需控制用量。
糙米、蛋黄等富含维生素B1、B6的食物参与能量代谢。维生素B1帮助葡萄糖转化为热量,缺乏时会出现异常怕冷现象。每日摄入50克糙米可满足成人60%的维生素B1需求,搭配鸡蛋食用能同步补充卵磷脂,增强细胞膜抗寒能力。
冬季饮食需注意荤素搭配均衡,建议每日保证300克以上深色蔬菜摄入以维持膳食纤维平衡。羊肉等温补食材建议搭配白萝卜消食解腻,高盐辛辣食物需配合足量饮水。适度进行快走、瑜伽等运动可提升基础代谢率10-15%,室内运动时保持环境通风。长期怕冷伴随面色苍白、疲劳等症状需排查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病理性因素。
朱陵群
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