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气血可通过饮食调理、中药调理、运动锻炼、作息调整、穴位按摩等方式实现。气血不足可能由营养不良、慢性失血、过度劳累、体质虚弱、疾病消耗等原因引起。
日常可多食用红枣、枸杞、桂圆等补血食材,搭配动物肝脏、瘦肉等富含铁元素的食物。阿胶具有滋阴补血功效,可与黑芝麻、核桃同食。避免生冷寒凉食物,适当增加温补类食材如生姜、羊肉的摄入。
四物汤、八珍汤等经典方剂适合气血两虚者,需中医辨证使用。中成药如复方阿胶浆、当归补血口服液等可改善面色萎黄症状。脾胃虚弱者可配合健脾药物,避免虚不受补。
太极拳、八段锦等柔缓运动能促进气血运行,每周坚持3-5次。快走、瑜伽等有氧运动可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为宜,避免过度消耗气血。
保证每天7-8小时高质量睡眠,晚间11点前入睡有助于肝血再生。避免熬夜和过度用眼,适当午休补充精力。长期脑力劳动者需定期放松,缓解精神压力对气血的损耗。
每日按压足三里、血海等穴位各3-5分钟,能健脾益气。三阴交、关元穴按摩可调理肝脾肾三脏气血。配合艾灸神阙、气海等穴位效果更佳,但阴虚火旺者慎用。
补气血需长期坚持综合调理,建议每日饮用桂圆红枣茶作为基础保养,经期后连续一周食用红糖姜茶帮助气血恢复。冬季可适量增加核桃、黑豆等补肾食材,夏季避免贪凉伤阳。保持心情愉悦有助于气血调和,可配合冥想、呼吸训练等减压方式。气血严重不足伴随头晕心悸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排查贫血、内分泌疾病等器质性问题。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
曹剑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