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钙可预防骨质疏松、骨折风险、妊娠期并发症、儿童佝偻病及高血压等健康问题。钙元素对骨骼发育、肌肉功能、神经传导和心血管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钙是骨骼主要成分,长期缺钙会导致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女性绝经后雌激素下降会加速钙流失,每日摄入1000-1200毫克钙可延缓骨质流失速度。临床数据显示,规律补钙能使骨质疏松风险降低30%。
骨骼强度与钙含量直接相关,髋部骨折患者血钙水平普遍偏低。中老年人每日补充钙剂配合维生素D,可使髋部骨折发生率下降15%-20%。尤其冬季日照不足时更需注重钙质补充。
孕期每日钙需求增至1200毫克,缺钙易引发妊娠高血压和子痫前期。研究显示,孕中期起每日补钙1500毫克,能使先兆子痫风险降低55%。胎儿骨骼发育也需要母体持续供给钙质。
婴幼儿快速生长期每日需钙400-600毫克,缺钙会导致骨骼软化变形。维生素D辅助钙吸收对预防方颅、鸡胸等佝偻病体征至关重要。母乳喂养婴儿需特别注意补充维生素AD制剂。
钙离子参与血管平滑肌收缩调节,膳食钙摄入不足与原发性高血压相关。每日摄入800毫克以上钙质,可通过抑制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帮助降低血压,尤其对盐敏感性高血压人群效果显著。
建议通过饮食优先补钙,每日饮用300毫升牛奶可提供约300毫克钙质,50克豆腐干含钙200毫克,绿叶蔬菜如苋菜、油菜也富含钙元素。同时保证每日晒太阳20分钟促进维生素D合成,避免同时摄入高草酸食物影响钙吸收。中老年人及特殊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碳酸钙、柠檬酸钙等补充剂,定期监测血钙和尿钙水平。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
杨铁生
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