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注意防晒可能导致皮肤晒伤、光老化、色素沉着、免疫抑制甚至皮肤癌等后果。防晒不足的危害主要有紫外线急性损伤、慢性光损伤、黑色素异常增生、皮肤屏障功能下降、恶性肿瘤风险增加。
短时间内强烈日晒会引发日光性皮炎,表现为皮肤红肿、灼热疼痛、脱皮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水疱、发热等全身反应,医学上称为晒伤日光性皮炎。紫外线中的UVB波段是导致晒伤的主要因素,其能量可直达表皮基底层,破坏皮肤细胞DNA结构。
长期紫外线暴露会加速皮肤衰老,医学称为光老化。UVA能穿透真皮层,破坏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导致皮肤松弛、皱纹加深、毛孔粗大。临床观察显示,光老化可使皮肤实际年龄比生理年龄老10-20岁,且这种损伤具有累积性和不可逆性。
紫外线刺激黑色素细胞过度活跃,可能诱发黄褐斑、晒斑、雀斑等色素沉着问题。部分人群会出现炎症后色素沉着,即皮肤损伤愈合后遗留的褐色斑块。更严重的情况是发生日光性角化病,这种癌前病变表现为粗糙的红色鳞屑斑块。
紫外线会减少皮肤中朗格汉斯细胞数量,降低局部免疫功能。研究表明,持续暴晒可使皮肤对病原体的抵抗力下降50%以上,增加疱疹病毒复发几率,延缓伤口愈合速度。免疫抑制效应在器官移植患者等免疫低下人群中表现尤为明显。
长期累积的紫外线损伤可能诱发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等非黑色素瘤皮肤癌。最危险的是恶性黑色素瘤,其发生与间歇性强烈暴晒密切相关。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新增皮肤癌病例中约90%与紫外线辐射有关。
日常防晒需采取综合措施:上午10点至下午4点避免强烈日照,选择UPF50+的防晒衣物和宽檐帽,使用广谱防晒霜同时防护UVA和UVB并每2小时补涂。阴天仍需防晒,因80%紫外线能穿透云层。饮食上多摄入含维生素C、E及β-胡萝卜素的新鲜果蔬,有助于减轻光氧化损伤。游泳或出汗后应及时补涂防水型防晒产品,雪地、沙滩等高反射环境需加强防护。建议每年进行专业皮肤检查,特别关注新出现的痣或斑块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