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时服用止痛药通常有效,常用药物包括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萘普生等。止痛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缓解子宫痉挛性疼痛,适用于原发性痛经,有效性受药物类型、服用时机、个体差异等因素影响。
非甾体抗炎药通过阻断环氧化酶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生成,从而降低子宫平滑肌过度收缩。前列腺素水平升高是痛经主要诱因,这类药物对80%以上原发性痛经患者具有显著镇痛效果。
布洛芬起效较快但维持时间短,适合突发剧痛;对乙酰氨基酚胃肠道刺激小但抗炎作用弱;萘普生作用持续时间长达12小时。需根据疼痛特点和体质选择,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继发性痛经需配合病因治疗。
月经来潮前12-24小时开始用药效果最佳,可预防前列腺素大量合成。疼痛发作后用药需1-2小时达峰值浓度,规律服药比按需给药更能维持血药浓度稳定。
胃溃疡患者禁用非甾体抗炎药,哮喘患者慎用。长期大剂量可能损伤肾功能,每月连续使用不超过5天。服药期间避免饮酒,与抗凝药合用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热敷下腹部可协同增强药效,局部温度升高促进盆腔血液循环。适量有氧运动刺激内啡肽分泌,经期前一周减少高盐高脂饮食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
建议建立疼痛日记记录发作规律,联合使用钙镁补充剂和维生素B族可调节神经肌肉兴奋性。继发性痛经或止痛药无效者需排查子宫腺肌症、盆腔炎等器质性疾病。日常避免久坐冷环境,经期保持每天30分钟快走或瑜伽等温和运动,饮食增加深海鱼、亚麻籽等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有助于抗炎。持续性剧烈疼痛伴月经量异常应及时妇科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