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鸭的某些部位因潜在健康风险不建议食用,主要有淋巴组织、腺体、重金属蓄积部位、未熟透组织以及处理不当的血液。
鸡鸭颈部、腋下等部位的淋巴组织可能含有病原体和代谢废物。淋巴作为免疫系统的一部分易积累细菌病毒,尤其是未经检疫的禽类。建议彻底去除颈部皮下黄豆大小的淋巴结,烹饪前仔细清理。
鸭尾脂腺和鸡尖翅端腺体分泌的激素物质可能影响人体内分泌。鸭尾部的两颗豌豆状腺体需完整切除,鸡翅尖端的黄色腺体组织也应剔除。这些腺体高温烹煮仍可能残留活性物质。
肝脏和肾脏作为解毒器官易沉积重金属。养殖禽类的肝脏中镉含量可能超标,肾脏则可能富集铅等污染物。每周食用不超过50克,孕妇儿童更需控制摄入量。
骨髓和带血肉质存在寄生虫风险。禽类骨髓中可能存活沙门氏菌,半熟鸭血可能含禽流感病毒。确保骨髓完全凝固、肉质无血丝,烹饪中心温度需达75℃以上并维持1分钟。
凝血未完全的禽血可能传播疾病。传统活禽现杀放血方式难以彻底排除病原体,市售血豆腐应选择正规灭菌产品。家庭处理时需用盐水充分浸泡凝血块并高温蒸煮。
日常食用禽肉时优先选择胸腿等肌肉部位,彻底煮熟后食用。处理生肉后需用肥皂水清洁器具,避免交叉污染。建议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促进铁吸收,同时控制每周红白肉总摄入量不超过500克。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者应避免食用动物内脏,选择去皮禽肉减少脂肪摄入。购买时认准检疫标志,冷冻保存不超过3个月以保障食品安全。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