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不适症状主要包括会阴疼痛、乳房胀痛、恶露排出、排尿困难及情绪波动。这些症状多与分娩创伤、激素变化及身体恢复过程相关,多数可在产后2-6周逐渐缓解。
自然分娩造成的会阴撕裂或侧切伤口是主要原因,表现为坐立时灼痛或刺痛。建议使用冰敷垫缓解肿胀,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久坐压迫。若疼痛持续加重或出现脓性分泌物,需排除感染可能。
产后3-5天泌乳启动时常见乳房发硬、发热,多因乳腺管堵塞或哺乳间隔过长导致。定时哺乳或吸乳可缓解胀痛,冷敷能减轻水肿。伴随发热或局部红肿需警惕乳腺炎。
产后子宫内膜脱落后排出恶露,初期呈鲜红色量多,2周后转为淡粉色。若恶露突然增多、有恶臭或持续超过6周,可能与宫腔残留、感染有关,需超声检查排除病理因素。
分娩时膀胱神经受压或会阴伤口疼痛可导致排尿障碍。尝试听流水声刺激排尿反射,温水冲洗会阴部减轻刺痛。超过8小时无法排尿或伴有血尿需导尿处理。
产后雌激素骤降和睡眠不足易引发情绪低落、易怒或焦虑,通常2周内自行缓解。持续超过2周且伴随失眠、厌食需筛查产后抑郁症,心理干预联合家庭支持是关键。
产后恢复期建议每日摄入高铁高蛋白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促进组织修复,进行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功能。哺乳期注意补充钙质及维生素D,避免提重物或剧烈运动。保持会阴部透气清洁,选择纯棉宽松内衣。出现持续发热、剧烈腹痛或大量阴道出血等危急症状时需立即就医。家人应协助新生儿护理工作,为产妇创造安静休息环境,定期监测血压及伤口愈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