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
您的位置: 复禾男女 > 男女心理 > 单身男女 > 正文

男科疾病也能被吓出来?

发布时间:2018-12-06 12:10:50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郭院士谈了他亲身经历的一个案例。一个农村小伙子,因发生过一次不洁性关系,染上淋病,结果到处看病,牛也卖了、房也卖了,花了六七万还是没治好。找到郭老时,一进门就磕头喊“救命”。而实际上,他的病只需要吃三天消炎药就好了。

由于男科疾病发展,社会、个人都越来越重视,10月28日成为男性健康日,对男科疾病的宣传也开始铺天盖地。少数医疗机构为了赚钱,在社会上散步一些夸大的、不切实际的宣传,让不少男性陷入恐慌,有一点点不舒服就以为自己有性病。

郭院士说,有一个周末,他打开电视机,正好看到北京市某某研究院、某某研究所的某某什么专科的刘主任,正讲前列腺炎。出于职业习惯,郭老就试着听了听,结果越听越没法听,这个“刘主任”说一旦患上前列腺炎,接下来就会“上演”三部曲,一个叫阳痿,第二步叫不育,第三步叫前列腺癌。

“现在绝对没有任何科学依据说得了前列腺炎,就会出现这三部曲。”郭院士说,如今前列腺炎被那么多男人视为洪水猛兽,就是这些不负责任的宣传内容把大家给吓着了。

郭院士建议男性,谁如果把自己的症状与媒体的宣传“对上号”了,请一定到政府设立的正规医院去好好检查,有怀疑就一定要弄清楚。从客观上,也许有些不舒服的症状根本不是病,只要稍微调理一下生活节奏,加上体育锻炼,或者进行一定的心理治疗就没事了。

郭院士提醒:对于男性来说,无论是在哪类媒体上看到的科普数据、文章、专家谈疾病等,如果怀疑自己有病,请一定直接去正规医院专科门诊,理直气壮地找男科大夫检查身体。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最新文章推荐

40岁还长个是不是病
40岁还长个通常不是病,可能与骨骺线未完全闭合、激素水平异常或测量误差有关。身高增长在成年后极为罕见,若伴随其他异常表现需警惕垂体瘤等疾病。骨骺线是骨骼生长的关键结构,青春期结束后多数人骨骺会闭合。极少数个体因遗传因素或内分泌调节延迟,可能出现骨骺闭合较晚的情况,导致成年后仍有轻微身高增长。这类增长幅度有限,每年不超过1厘米,且不伴随其他身体异常。测量误差也...[详细]
发布于 2025-07-03

推荐阅读

有白带是什么原因
有白带是什么原因
白带异常可能由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激素水平变化、异物刺激等原因引起。白带是女性阴道分泌物的统称,正常情况下呈白色稀糊状或蛋清样,无腥臭味,量少。若出现颜色、气味、性状或量的改变,可能提示存在妇科问题。1、阴道炎阴道炎是导致白带异常的常见原因,细菌性阴道病会使白带呈现灰白色并带有鱼腥味,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白带呈豆腐渣样或凝乳状,伴有明显瘙痒。滴虫性阴道...[详细]
2025-06-30 11:33
男人快速成为性冷淡
男人快速成为性冷淡
男性出现性欲减退可能与心理压力、激素水平变化、慢性疾病、药物副作用、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性冷淡在医学上称为性欲减退症,表现为对性活动兴趣持续或反复降低,需结合具体原因进行干预。1、心理压力长期工作压力、焦虑或抑郁情绪会抑制下丘脑功能,影响睾酮分泌。伴侣关系紧张或性经历创伤也可能导致心理性回避。建议通过心理咨询缓解情绪,伴侣共同参与沟通改善亲密关系,必要时...[详细]
2025-06-28 13:18
女人妇科病都有哪些
女人妇科病都有哪些
女性妇科病主要包括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子宫肌瘤和卵巢囊肿等。这些疾病可能由感染、内分泌失调、生活习惯等因素引起,需根据具体症状及时就医检查。1、阴道炎阴道炎是阴道黏膜及黏膜下结缔组织的炎症,常见类型有细菌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和滴虫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通常表现为白带增多伴有鱼腥味,霉菌性阴道炎会出现豆腐渣样白带和外阴瘙痒,滴虫性阴道炎则可能引起泡沫状黄...[详细]
2025-06-28 11:48
女性尿频吃什么改善
女性尿频吃什么改善
女性尿频可适量食用南瓜子、蔓越莓、酸奶、冬瓜、红豆等食物,也可遵医嘱服用三金片、热淋清颗粒、癃清片、八正合剂、宁泌泰胶囊等药物。尿频可能与泌尿系统感染、膀胱过度活动症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一、食物1、南瓜子南瓜子富含锌元素,有助于维持前列腺健康,对膀胱功能异常引起的尿频有一定缓解作用。可每日少量食用原味烘烤南瓜子,避免高盐或糖渍产品刺激泌尿系统。...[详细]
2025-06-28 09:16
怎么预防妇科类疾病
怎么预防妇科类疾病
预防妇科类疾病可通过保持会阴清洁、定期妇科检查、避免高危性行为、增强免疫力、科学避孕等方式实现。妇科疾病多与感染、内分泌失调、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相关,需从日常细节入手综合干预。1、保持会阴清洁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避免使用碱性洗液破坏酸碱平衡。选择纯棉透气内裤并每日更换,经期及时更换卫生巾。性生活前后注意清洁,排尿后从前向后擦拭。过度清洗或使用阴道冲洗器反而可...[详细]
2025-06-26 11:08
妇科病如何预防传染
妇科病如何预防传染
妇科病预防传染需从个人卫生、性行为防护、定期检查、增强免疫和避免共用物品五方面入手。妇科炎症、性传播疾病等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采取科学防护措施能有效降低感染概率。1、个人卫生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避免使用碱性洗液破坏菌群平衡。经期及时更换卫生巾,选择透气棉质内裤并单独手洗晾晒。如厕后从前向后擦拭,防止肠道细菌污染会阴。游泳或出汗后尽快更换衣物,潮湿环境易...[详细]
2025-06-26 11:06
男人最佳补肾方法
男人最佳补肾方法
男性补肾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规律运动、改善作息、中医调理、控制基础疾病等方式实现。补肾需结合个人体质和健康状况,避免盲目进补或过度依赖单一方法。1、调整饮食结构适量摄入黑色食物如黑豆、黑芝麻有助于滋养肾脏,动物肾脏可短期少量食用但不宜过量。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鸡蛋,避免高盐高脂饮食。山药、枸杞等药食同源食材可搭配日常膳食,长期过量食用羊肉等温补类食物可能...[详细]
2025-06-25 15:29
16岁硬度下降怎么恢复
16岁男性硬度下降可能与心理压力、不良生活习惯或青春期激素波动有关,通常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改善,少数情况需排查器质性疾病。心理因素是青少年勃起硬度下降的常见原因。学习压力、家庭矛盾或对性功能的过度焦虑可能抑制神经反射,表现为勃起不充分。建议保持规律作息,每天保证7-9小时睡眠,避免睡前过度使用电子设备。适度运动如慢跑、游泳等有氧活动每周进行3-5次,每次持续...[详细]
2025-07-04 11:37
13岁就手瘾4年了还能恢复吗
13岁开始手淫并持续4年通常可以恢复,但需要结合心理调节和习惯干预。适度自慰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但过早或过度可能影响身心健康。青春期性冲动强烈是正常发育表现,偶尔自慰不会造成器质性损伤。多数情况下,减少刺激源、培养兴趣爱好、规律作息即可逐步改善。生殖系统发育成熟后,适度自慰不会影响未来性功能或生育能力。少数长期过度自慰可能伴随注意力涣散、腰膝酸软等症状。这与频...[详细]
2025-07-04 11:12
130斤穿多大的内衣
130斤穿多大的内衣
130斤女性选择内衣尺码需根据胸围和罩杯综合判断,通常适合85-95厘米下胸围搭配C-D罩杯。内衣尺码由下胸围数值和罩杯字母组成,体重并非唯一决定因素,需结合乳房形态、胸围差等数据选择。选购内衣时需用软尺测量乳房下缘一周获取下胸围数值,再测量乳房最丰满处水平围度,两者差值决定罩杯大小。每2.5厘米差值对应一个罩杯等级,例如差值10厘米为A杯,12.5厘米为B...[详细]
2025-07-04 10:47
百蕊颗粒哺乳期流鼻涕可以吃吗
我还在哺乳期,我有流鼻涕的症状,百蕊颗粒哺乳期流鼻涕可以吃吗?[详细]

周学勤

周学勤

主任医师

2025-04-04 18:08
安宫牛黄丸有什么功效和作用
安宫牛黄丸有什么功效和作用[详细]

雷麸尔

雷麸尔

副主任医师

2025-03-30 15:52
新生儿拉大便声音特别响是什么原因
新生儿拉大便声音特别响是什么原因[详细]

张文同

张文同

主任医师

2025-03-25 17:28
胃痛恶心想吐要用什么方法
胃痛恶心想吐要用什么方法[详细]

路华

路华

副主任医师

2025-03-24 15:35
左炔诺孕酮肠溶片一周可以吃几次
同房的时候并没有采取避孕措施,担心意外怀孕,所以就吃了左炔诺孕酮肠溶片。左炔诺孕酮肠溶片一周可以吃几次?[详细]

白玉青

白玉青

副主任医师

2025-03-03 17:20
产后第九天恶露突然变多,像来月经那样正常吗
我是顺产的,前几天恶露都是血色的,今天去厕所突然恶露量比较大,产后第九天恶露突然变多,像来月经那样正常吗?[详细]

曹剑

曹剑

副主任医师

2025-03-01 14:29
男人尿急尿频尿不尽是怎么回事
这段时间我尿频尿急的问题比较严重,男人尿急尿频尿不尽是怎么回事?[详细]

张国喜

张国喜

副主任医师

2025-02-24 12:22
婴儿腹泻怎么喝米汤
婴儿腹泻怎么喝米汤[详细]

桑桂梅

桑桂梅

副主任医师

2025-01-20 12:37
宝宝腹泻服药无效怎么治疗
宝宝腹泻服药无效怎么治疗[详细]

李婕琳

李婕琳

副主任医师

2025-01-15 16:58
小孩肠胀气怎么治疗
小孩肠胀气怎么治疗[详细]

王海燕

王海燕

副主任医师

2025-01-10 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