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掉发主要与季节变化、激素水平、营养摄入、头皮护理及精神压力等因素有关。秋季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可能影响毛囊健康,但多数属于生理性脱发,可通过调整生活习惯改善。
秋季空气湿度降低,头皮皮脂腺分泌减少,导致头皮干燥、角质层脆弱。毛囊因缺水收缩,头发固着力下降,易出现阶段性脱发。建议使用温和洗发产品,避免频繁烫染,每周可进行1-2次头皮保湿护理。
人体为适应秋季日照时间缩短,会调整褪黑素和雄激素分泌水平。雄激素升高可能加速毛囊休止期转化,造成脱发量暂时增多。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稳定内分泌,每日睡眠建议7-8小时。
夏季饮食偏清淡可能导致铁、锌、维生素B族等营养素储备不足。入秋后毛囊进入旺盛生长期,营养供给不足易引发脱发。可适量增加牛肉、菠菜、坚果等富含蛋白质和矿物质的食物。
秋季仍延续夏季洗护习惯,如每天洗头、高温吹风等,会破坏头皮屏障。过度清洁使保护性油脂流失,毛鳞片受损增加断发风险。建议调整为2-3天洗一次头,水温控制在38℃以下。
秋季工作学习强度增大,精神紧张会引发毛细血管收缩,影响毛囊血液供应。长期焦虑还可能诱发斑秃等病理性脱发。每天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或冥想可缓解压力。
秋季脱发多为暂时现象,每日脱落50-100根属正常范围。若持续三个月以上大量脱发或伴随头皮瘙痒、红斑,需排查雄激素性脱发、甲状腺疾病等病理性因素。日常可按摩百会穴、风池穴促进头皮血液循环,选择宽齿木梳减少拉扯。饮食注意补充黑芝麻、核桃等富含亚油酸的食物,避免节食减肥造成蛋白质摄入不足。外出时佩戴帽子减少紫外线对头发的损伤,同时保持适度运动增强代谢功能。
朱陵群
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