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可能引起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宫颈炎、子宫内膜癌等疾病。这些疾病与激素水平异常、炎症感染、遗传因素、免疫失调、医源性损伤等多种因素有关。
子宫肌瘤是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常见于育龄期女性。雌激素水平过高可能刺激肌瘤生长,表现为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下腹坠胀等症状。体积较小的肌瘤可定期观察,增长迅速或症状明显时需考虑手术切除。避免长期服用含雌激素的保健品有助于预防。
子宫内膜异位症指子宫内膜组织生长在子宫腔外的疾病,多与经血逆流有关。典型症状为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性交疼痛及不孕。药物治疗以抑制卵巢功能为主,严重者需腹腔镜手术清除病灶。适龄婚育和母乳喂养可能降低发病概率。
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引起的病变,多见于多次妊娠或宫腔操作后的女性。主要症状为经期剧烈腹痛、子宫均匀增大。轻症可用药物缓解疼痛,重症需行子宫切除术。避免频繁人工流产有助于减少发病风险。
宫颈炎多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急性期表现为白带增多、接触性出血,慢性炎症可能导致宫颈肥大或糜烂。病原体检测后需针对性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物理治疗适用于糜烂面较大者。保持会阴清洁和固定性伴侣是重要预防措施。
子宫内膜癌好发于绝经后女性,与长期雌激素刺激、肥胖、糖尿病等因素相关。早期表现为绝经后阴道流血,晚期可能出现恶病质。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式,结合放化疗可提高生存率。控制体重和定期妇科检查对高风险人群尤为重要。
建议女性每年进行妇科检查,出现异常阴道出血、持续腹痛或白带异常时应及时就医。日常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高脂肪饮食,适量运动有助于维持激素平衡。经期注意保暖避免受凉,避免使用不合格的卫生用品。有家族病史者需加强筛查,育龄期女性做好科学避孕以减少宫腔操作。
曹剑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