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在进行血液透析时,首先要建立一个血管通路,将血液从胳膊引到透析管路里,经过透析器循环,再把净化后的血液经过静脉端输回体内。
这其中,动静脉内瘘是推荐的主要血管通路,其优点有:安全性高、血流量充分、感染机会少、穿刺成功率高、便于操作等。对于慢性肾衰,需要长期血透的患者,造瘘时机的掌握很重要,最好在需要透析前的1~2个月内完成内瘘手术,肌酐五百多时,也可以开始造瘘。
提前造瘘的好处
可以避免诱导透析到规律透析阶段,需要建立临时血管通路的麻烦和痛苦,比如,足背动脉的直穿,股静脉插管、锁骨下静脉插管等。同时避免在准备造瘘一侧的肢体进行动脉穿刺,引起血管损伤,加大手术难度。
内瘘手术完成后,要记得:
1、抬高手术侧肢体,以方便静脉回流,减轻水肿。注意观察吻合口处的震颤和杂音,检查内瘘是否通畅。
2、若用手触动能感受到震颤音,用听诊器听到血管杂音,表示内瘘通畅,否则有可能为内瘘不通,要及时处理。
3、手术后要保证内瘘吻合口部位的无菌,更换敷料,防止感染。
4、做过内瘘的肢体禁止测血压、各种采血、注射、输液,避免受压,如:睡觉时压到造瘘侧肢体,不要穿袖口过紧的内衣,不能佩戴饰品,如手表等,不能用力举重物,以防止内瘘闭合及吻合口撕裂。
内瘘成熟时间
K-DOQI指南的建议是内瘘术后至少3个月之后才能使用,我们一般建议至少需要4周(1个月后)使用,最好在8~12周后开始使用。动脉过早使用会导致吻合口狭窄,内瘘失败。老年人、糖尿病及血管条件极差的患者可以根据情况延长使用期限。术后可以通过握拳、握力器进行锻炼,以促进内瘘的成熟。
每次穿刺前,要注意:
1、先看下内瘘胳膊有没有红肿、渗血、硬结、皮肤破损;听一下血管杂音的大小,震颤强度如何;摸清楚血管走向。
2、穿刺需要严格的无菌操作,穿刺针应该距离吻合口3~5厘米以上,每次动静脉穿刺要更换部位,尽量避免定点穿刺,以免形成假性动脉瘤及血栓,导致感染。
3、若采用固定点穿刺,容易使此处血管壁多次受损,弹性减弱,变硬,形成瘢痕,轻者容易引起渗血,重者可引起内瘘血管闭塞。
4、尤其注意的是新瘘第一次使用时,由于新瘘管壁薄,脆性大,容易发生血肿,最好是由有经验技术熟练的护士穿刺,力争一次性穿刺成功。
5、若穿刺失败发生的血肿应立即按压,胶布固定,冰袋冷敷,第2天再温水热敷。
何洁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