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男九虚这句话充斥着广告与影视中,这种耳濡目染让许多男性朋友的心理变得很脆弱,甚至有一点身体不得劲儿的地方就怀疑自己是肾虚,于是担惊受怕的去找医生开壮阳药,但事实上男性朋友在补肾与壮阳间多存在认识误区,因为补肾不等于壮阳!
补肾不等于壮阳,不要乱补
误区1:不分阴阳乱吃补药
中医的肾概念主要是从功能的角度来说的,涵盖了人体的生殖、泌尿、神经、内分泌、呼吸、骨骼等组织器官的一些生理功能。而中医的肾从西医的角度来看是难以理解的,西医的肾概念只是从解剖学角度出发的肾。
不分“阴虚”还是“阳虚”盲目补肾的做法是错误的。肾虚分肾阴虚(怕冷)、肾阳虚(口干咽干易上火)、肾气虚(精力不够,夜尿多)、肾精不足(易脱发且弱精)、阴阳两虚(又怕冷又怕热)五型。
中医历来强调人体的阴阳平衡,如果“阴虚”而“补阳”或“阳虚”而“补阴”,都会破坏人体平衡,加重病情。比如肾阴虚的人吃了金匮肾气丸就不对了,因为这个药是补阳的,适合肾阳虚的人。因此,以中药“补肾”时,一定要先辨证。
误区2:乱吃六味地黄丸
刘先生性功能不太好,他听朋友介绍说吃了六味地黄丸效果挺好,于是也照方抓药,结果吃了之后病情越来越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给他推荐药的那个人是阴虚证,而他是一个阳虚证,虽然性功能不好的症状相同,但病机不一样,同时还有平时脾胃就不太好,比较怕冷。所以吃了滋阴的六味地黄丸以后大便更加不好,就是典型的把药吃错了。
专家表示,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吃这个药。但肾阴虚的人服用六味地黄丸可能效果会比较好。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的人可能是肾阴虚,这里一定要注意,舌苔白厚的人说明体内可能有痰湿,要先清掉痰湿后再辩证看看是否能用六味地黄丸。
他建议,如果你实在搞不懂,最好还是到正规医院找个中医师,请他把脉,看看是否适合服用六味地黄丸。
误区3:“补肾”就是壮阳
中年男人都误认为补肾药是“壮阳药”,以为一吃就灵。专家解释,“虚”主要是功能低下、营养缺乏的结果。肾虚会表现出与肾相关的机能减退。比如脑子反应慢、不长个儿、性功能低下、容易骨折、夜尿多、憋不住尿、腰腿酸软等。这些也都是中年人常见的情况,但并不能一概而论,凡出现上述症状就肯定是肾虚所致。
于是,很多中年人找到医生求助性功能低下如何解决,并强烈暗示要求补肾,问及是否要吃海马、虎鞭、鹿鞭、淫羊藿等壮阳药。其实,再仔细探讨他们的病情,大多是心理压力大、劳累过度等造成的。因此,遇到这样的求助者,负责的医生是不会乱给他开补肾药的。
一招轻松补肾,远离越补越虚
男人肾虚吃什么补?肾虚,是男人永恒的伤痛。那么,肾虚引起的系列症状应该如何治疗比较好?主要应该以食疗调理为主,当然了,必要情况下还是建议去医院来看一下。在这里,专家给大家开的几个肾虚食疗的简单方法:
1、肾虚性眩晕,淮山药枸杞炖猪脑:猪脑一个,淮山药30克、枸杞子15克加水及作料炖服。黑芝麻糖粉:黑芝麻、桑椹子各160克,黄精70克共碾为粉,加糖日服两次,每次服5克。
2、肾虚性耳鸣,菖蒲猪肾粥:菖蒲9克、五味子12克先煎,去渣留汁,再将葱白7根、米适量;猪腰一副同煮熟,加作料食之。
3、肾虚性腰痛,杜仲猪腰汤:杜仲25克、威灵仙15克、猪腰一副,洗净剖开去筋膜,将碾碎的药物放入猪腰内扎紧,煮熟去药渣调料,吃腰子喝汤。川断猪尾汤:川断20克、杜仲25克、猪尾一条,煮熟去渣留汁,加作料吃猪尾,喝汤。
4、肾虚性遗精,莲肉首乌粥:首乌50克、莲子30克、糯米适量,共煮粥加红糖食之。核桃炖蚕蛹:核桃仁50克、蚕蛹50克(略炒)加作料隔水炖服。
推荐两个壮阳食疗方法
1、羊肉烧土豆
早在约1800年前,医圣张仲景就将当归生姜羊肉汤归为食疗方剂,载入《金匮要略》。而《本草拾遗》更是将羊肉与人参相提并论,认为它是温补、强身、壮体的肉类上品。现代营养学也证实,羊肉不仅营养丰富,还含有微量性激素,的确有壮阳作用。
做法:可以取20克杜仲配合250克羊肉做成“蜜月菜”进补,一般先把杜仲煎成药汤,然后再把药汁加在炖羊肉里,一周吃一两顿就可以了。
注意:这虽是一道药膳,也不宜连续服用,只要觉得腰膝酸软等症状缓解了,就要停一停。
2、壮阳开胃韭菜生蚝羹
在中医里,韭菜有一个很响亮的名字叫“壮阳草”,还有人把韭菜称为“洗肠草”,不但如此,韭菜还有很多名字。韭菜还叫草钟乳、起阳草、长生草,又称扁菜。韭菜入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在《本草纲目》中,韭菜的功效是:“生汁主上气,喘息欲绝,解肉脯毒。煮汁饮,能止消咳盗汗。”温中养血、温肾暖腰膝。
做法:以韭菜为主料做成韭菜炒鸡蛋、韭菜炒肉等,或以韭菜为主料包饺子、包子等。家常菜也可韭菜炒鸡蛋:新鲜韭菜100克,洗净切碎,鸡蛋3只(去壳),同切碎之韭菜捣匀,用素油、食盐同炒至熟佐食。
注意:由于韭菜不易消化,故一次不应吃得太多,中医认为,阴虚火旺者(症状:心烦,颧骨潮红,口干不想喝水,舌红少苔,盗汗等),患疮疡目疾者忌食韭菜。不喜欢吃辣味的人不宜吃,易引起过敏的人也不宜吃。
何洁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