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月经期间常见症状包括下腹坠胀、乳房胀痛、情绪波动、疲劳嗜睡和腰背酸痛。这些症状主要由激素水平变化、前列腺素分泌增加、盆腔充血、铁元素流失和心理压力等因素引起。
月经期前列腺素分泌增多会刺激子宫收缩,导致下腹坠胀或痉挛性疼痛。轻度不适可通过热敷缓解,严重痛经可能伴随恶心呕吐,需排查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病理因素。
经前雌激素水平升高促使乳腺组织水肿,表现为乳房敏感、胀痛或结节感。症状通常在月经来潮后减轻,持续胀痛需排除乳腺增生等疾病。
黄体酮水平急剧下降影响5-羟色胺分泌,易引发焦虑、易怒或抑郁情绪。适当补充维生素B6和镁元素有助于稳定情绪,严重者需警惕经前焦虑障碍。
经期铁元素流失可能导致暂时性贫血,加上褪黑素分泌紊乱,会出现明显乏力、嗜睡症状。建议增加动物肝脏、菠菜等富铁食物摄入。
盆腔充血压迫腰骶神经,子宫后倾位置异常者症状更明显。可尝试骨盆摇摆运动缓解,若伴随排尿异常需警惕盆腔炎可能。
月经期间建议保持每日30分钟温和运动如瑜伽或散步,促进内啡肽分泌缓解不适;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Omega-3脂肪酸及温性食物,避免生冷刺激;保证7-8小时睡眠并使用暖宝宝热敷下腹部。记录月经周期症状变化有助于早期发现异常,若出现剧烈疼痛、大量血块或周期紊乱超过三个月,应及时进行妇科超声和激素六项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