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贫血确实较为常见,主要与月经失血、营养不良、妊娠需求、慢性疾病及遗传因素有关。
育龄女性每月经期会流失20-80毫升血液,长期铁元素补充不足易导致缺铁性贫血。表现为乏力、头晕、面色苍白,建议经期后增加动物肝脏、红肉等富含铁的食物,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铁剂。
节食减肥或饮食不均衡会减少铁、叶酸、维生素B12的摄入。素食者更需注意植物性铁吸收率较低的问题,可通过搭配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如进食菠菜时配合橙汁。
孕期血容量增加50%,胎儿发育需消耗母体大量铁元素。孕中晚期贫血发生率可达30%,需定期检测血红蛋白,预防性补充铁剂和叶酸应在产科医生指导下进行。
子宫肌瘤、消化道出血等疾病会引起隐性失血,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影响造血功能。这类贫血需治疗原发病,同时可能出现心悸、指甲脆裂等伴随症状。
地中海贫血等遗传性溶血性贫血在南方地区高发,表现为黄疸、脾肿大。基因检测可明确诊断,轻型患者通常无需治疗,重型需定期输血或造血干细胞移植。
预防贫血需建立科学饮食习惯,每周摄入猪肝、鸭血等动物性铁源2-3次,搭配猕猴桃、鲜枣等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长期久坐办公室女性建议每半年检测血常规,运动时选择瑜伽、快走等中低强度项目,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缺氧症状。出现持续疲倦、耳鸣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排查病因。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