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起床后建议进行适度运动、补充水分、规律排便、营养早餐和情绪调节等活动,有助于提升全天状态。主要有适度运动、补充水分、规律排便、营养早餐、情绪调节五个方面。
起床后10-15分钟的轻度运动能激活身体机能。建议选择拉伸、瑜伽或快走等低强度活动,促进血液循环的同时避免剧烈运动导致疲劳。晨间运动可刺激内啡肽分泌,帮助缓解起床后的困倦感,但高血压患者需避免快速体位变化。
经过夜间代谢,人体处于轻度脱水状态。饮用200-300毫升温水能快速补充体液,促进胃肠蠕动。可添加少量柠檬汁调节酸碱平衡,但胃溃疡患者应避免空腹饮用酸性饮品。水温以35-40℃为宜,过烫会损伤食管黏膜。
晨起后结肠蠕动较活跃,是培养排便反射的黄金时段。建议固定时间如厕5-10分钟,长期坚持可建立条件反射。排便时保持蹲姿或使用脚凳抬高膝盖,能使直肠角更利于排泄。出现便秘时可顺时针按摩脐周促进肠蠕动。
优质早餐应包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膳食纤维。推荐杂粮粥搭配水煮蛋和凉拌蔬菜,避免高糖高脂食品。早餐热量应占全天总量的25%-30%,进餐时间以起床后1小时内为佳。糖尿病患者需注意碳水化合物的升糖指数。
进行5分钟正念呼吸练习能稳定自主神经功能。可面对窗户自然光进行深呼吸,或记录三件值得期待的事项。避免立即查看工作消息,给大脑15-20分钟适应期。长期焦虑者可通过芳香疗法使用薰衣草精油辅助放松。
建议根据季节调整晨间routine,冬季可适当延后起床时间避免温差刺激。搭配阳光照射能促进维生素D合成,阴雨天可改用全光谱照明设备。慢性病患者需个性化调整项目顺序,如糖尿病患者应先测血糖再运动。保持每周5天以上的晨间习惯能显著改善生物节律,但不必苛求完美执行,偶尔中断不影响长期效果。可准备便携式健康包放置温水杯、按摩工具等物品提升执行便利性。
杨铁生
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