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引起的全身瘙痒可选用氯雷他定、西替利嗪或依巴斯汀等抗组胺药物缓解症状。过敏反应通常由食物过敏、药物过敏、花粉过敏、虫咬过敏及接触性过敏等因素引发,需结合具体诱因调整治疗方案。
作为第二代抗组胺药,氯雷他定能有效抑制组胺释放,缓解皮肤瘙痒、红肿等症状。适用于花粉症、荨麻疹等I型过敏反应,副作用较少,但肝功能异常者需谨慎使用。
该药物对组胺H1受体选择性高,可快速缓解过敏性鼻炎和慢性荨麻疹引发的瘙痒。服药后可能出现轻度嗜睡,建议夜间服用,青光眼患者禁用。
长效抗组胺药物,作用时间达24小时以上,适合控制持续性过敏症状。对尘螨、宠物皮屑等过敏原引发的全身反应效果显著,孕妇及哺乳期妇女需遵医嘱使用。
明确过敏原是治疗关键。食物过敏需忌口海鲜、坚果等易致敏食物;花粉过敏季节减少外出;接触性过敏应避免使用含镍饰品或刺激性化妆品。
配合口服药物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止痒,严重皮疹短期使用弱效激素药膏如氢化可的松。冷敷能收缩毛细血管减轻瘙痒感,避免抓挠防止继发感染。
过敏期间建议穿着纯棉宽松衣物减少摩擦刺激,保持室内湿度40%-60%避免干燥加重瘙痒。饮食宜清淡,多摄入维生素C丰富的猕猴桃、西兰花等增强免疫力,避免辛辣、酒精等扩张血管的食物。若出现呼吸困难、面部肿胀等严重过敏反应,需立即就医进行肾上腺素注射等紧急处理。日常可通过过敏原检测明确致敏物质,针对性采取预防措施降低复发风险。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