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特定穴位可辅助改善子宫健康,常用有效部位包括关元穴、气海穴、三阴交穴、子宫穴、八髎穴。
位于脐下三寸处,属任脉要穴。适度按压可温补下焦元气,改善宫寒引起的经期腹痛、月经不调。按摩时用指腹顺时针轻揉3-5分钟,配合热敷效果更佳。经期血量过多者慎用。
脐下1.5寸处,为气血汇聚之所。规律刺激能增强子宫收缩力,缓解盆腔淤血导致的腰骶酸胀。建议平躺时用掌心缓慢下压,力度以轻微酸胀为宜,每日早晚各一次。
内踝尖上三寸胫骨后缘,是肝脾肾三经交汇点。拇指按压可调节内分泌,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引起的月经稀发。按摩时从脚踝向膝盖方向推按,孕早期禁用。
脐下4寸旁开3寸处,直接对应子宫位置。点揉能促进盆腔血液循环,辅助治疗慢性盆腔炎。可用拇指关节沿耻骨上缘向外推按,急性炎症发作期需暂停。
骶骨孔凹陷处的八个小穴位群。掌根搓热后上下推擦,能缓解子宫内膜异位症引发的腰骶痛。建议配合红外线理疗灯使用,皮肤破损时避免操作。
日常可搭配艾草精油进行穴位按摩,经期前一周开始每天操作效果更显著。建议选择餐后1小时进行,力度以舒适为度,配合腹式呼吸能增强效果。子宫肌瘤超过5厘米或处于妊娠期者需咨询中医师。长期坚持按摩同时应注意腹部保暖,避免生冷饮食,适当练习瑜伽猫式、蝴蝶式等增强骨盆血液循环的动作。出现异常出血或持续疼痛应及时就医排查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