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时保护耳朵可通过佩戴防水耳塞、控制游泳时间、保持耳道干燥、避免跳水冲击、及时处理进水等方法实现。
选择硅胶或定制耳塞能有效阻隔水流进入耳道,降低中耳炎或外耳道感染风险。耳塞需贴合耳廓,游泳前检查是否松动。儿童建议使用头带式耳塞防止脱落,成人可选择一次性泡沫耳塞或可重复使用的专业游泳耳塞。
长时间浸泡会软化耳道皮肤,破坏保护性耵聍层。建议单次游泳不超过1小时,结束后立即用毛巾擦干耳周。频繁游泳者每周应有1-2天休息,让耳道黏膜自然修复。
游泳后倾斜头部单脚跳排出残水,用吹风机低温档距耳朵30厘米吹干。避免用棉签深入掏挖,以免损伤耳道或将水推入更深。可使用含酒精的耳道干燥剂帮助蒸发水分。
高速入水的水压可能击穿鼓膜,导致耳鸣或听力下降。初学者应避免3米以上高台跳水,入水时保持身体垂直。患有慢性中耳炎或鼓膜穿孔者禁止跳水活动。
若耳朵进水超过2小时未排出,可能出现耳闷、瘙痒等不适。可将浸水侧耳朵朝下,轻拉耳廓改变耳道形状帮助排水。出现疼痛、流脓等症状需及时就医,警惕急性外耳道炎。
日常可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C的食物如胡萝卜、柑橘,增强耳道黏膜抵抗力。游泳前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耳道有助于维持酸碱平衡。有耳部手术史或反复感染人群,建议游泳前咨询耳鼻喉科选择水质达标的泳池,避免在藻类繁殖的天然水域长时间浸泡。养成定期检查听力的习惯,发现听力下降或耳闷胀感应及时就诊。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