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促进子宫收缩恢复可通过按摩子宫、母乳喂养、适度活动、药物辅助和盆底肌锻炼等方式实现。子宫复旧不良可能与分娩方式、胎盘残留、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恶露异常、下腹坠痛等症状。
产后24小时内每2小时按摩子宫底一次,手掌以环形方向轻柔按压下腹部,刺激子宫肌肉收缩。医护人员或家属操作时需注意力度,过度用力可能造成疼痛或出血。按摩同时观察恶露排出情况,若出现血块增多需及时告知
婴儿吸吮乳头会促使母体分泌催产素,这种激素能增强子宫平滑肌收缩力。建议每天哺乳8-12次,每次单侧乳房吸吮15-20分钟。哺乳时可能出现宫缩痛属于正常现象,持续哺乳可加速子宫体积缩小至孕前状态。
顺产6小时后、剖宫产24小时后可开始床上翻身和坐起,第二天起逐步进行床边站立和短距离行走。温和活动能通过重力作用促进宫腔内积血排出,但需避免提重物或剧烈运动,防止子宫脱垂风险。
医生可能开具益母草制剂、缩宫素鼻喷雾等药物促进宫缩,中药生化汤也有活血化瘀功效。使用药物需严格遵医嘱,出现心悸、头痛等副作用应及时停药复查。哺乳期用药需选择不影响婴儿的安全剂型。
产后一周可开始凯格尔运动,每日3组每组10-15次收缩会阴部肌肉。锻炼能改善盆底肌张力,支撑子宫复位并预防压力性尿失禁。合并阴道撕裂或侧切伤口者,需待伤口愈合后再开始训练。
产后饮食应多摄入高铁高蛋白食物如动物肝脏、瘦肉等补充失血,每日饮用2000ml温水维持代谢。避免生冷辛辣食物刺激子宫,可适量饮用红糖姜茶促进血液循环。两周内禁止盆浴和性生活,42天复查通过前不宜进行高强度运动。保持会阴清洁,每2-3小时更换卫生巾预防感染,发现发热或恶露异味需立即就医。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
曹剑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