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不孕不育需从生活习惯、疾病预防、心理调节等多方面入手,主要包括科学备孕、规律作息、避免生殖系统感染、控制慢性疾病、减少环境毒素暴露等措施。
计划怀孕前3-6个月进行孕前检查,包括精液分析、卵巢功能评估、传染病筛查等。女性可监测排卵周期,选择排卵期同房提高受孕几率。备孕期间双方需补充叶酸、锌等营养素,避免接触放射线或高温环境。
长期熬夜会干扰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导致女性月经紊乱或男性精子质量下降。建议保持每天7-8小时睡眠,避免昼夜颠倒。适度运动如快走、游泳可改善盆腔血液循环,但过度运动可能抑制生殖激素分泌。
衣原体、淋球菌等生殖道感染可能引发输卵管粘连或附睾炎。避免不洁性行为,定期进行妇科/男科检查。女性需注意经期卫生,男性包皮过长者需保持局部清洁。出现异常分泌物、尿痛等症状应及时治疗。
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内分泌疾病会影响卵泡发育或精子生成。肥胖患者需通过饮食运动将BMI控制在18.5-24之间。高血压患者应避免使用影响性功能的降压药,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需调节胰岛素抵抗。
长期接触农药、重金属、塑化剂等环境毒素会损害生殖细胞。戒烟戒酒可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和精子活力,男性避免久坐、穿紧身裤等导致阴囊高温的行为。工作环境中存在辐射或化学制剂时应做好防护。
保持均衡饮食有助于生殖健康,建议增加深海鱼、坚果等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适量食用豆制品调节雌激素水平。男性可多补充番茄红素、维生素E等抗氧化物质。避免过度节食或高糖饮食,控制咖啡因摄入量每天不超过200毫克。每周进行3-5次中等强度运动,如瑜伽、骑自行车等可缓解压力。35岁以上女性若尝试自然受孕半年未果,建议尽早就医评估。定期进行生殖系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子宫肌瘤、精索静脉曲张等潜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