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小腹正下方疼痛可能由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膀胱炎、排卵痛或肠易激综合征引起,需结合具体症状判断病因。
盆腔炎症是常见病因,多由细菌上行感染导致。急性发作时伴随发热、异常分泌物,慢性期可能表现为隐痛。需抗生素治疗,严重者需静脉给药。日常需注意经期卫生,避免不洁性生活。
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具有周期性,经期加重。病灶可能侵犯直肠或膀胱,伴随排便疼痛或尿频。治疗包括激素药物如孕三烯酮和手术治疗,确诊需腹腔镜检查。
膀胱刺激症状典型表现为尿频尿急,疼痛集中于耻骨上方。大肠杆菌感染最常见,可通过尿常规确诊。治疗需足疗程抗生素,同时每日饮水不少于2000毫升。
月经中期出现的单侧刺痛,持续数小时至2天。卵泡破裂刺激腹膜引起,可能伴随少量出血。热敷可缓解,若疼痛剧烈需排除黄体破裂。
功能性肠道紊乱表现为腹胀、排便习惯改变。疼痛常在排便后减轻,与精神压力相关。建议记录饮食日志,避免乳制品和产气食物,必要时使用解痉药。
建议穿着透气棉质内裤,经期每2小时更换卫生用品。每日进行盆底肌锻炼凯格尔运动,避免久坐超过1小时。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E和Omega-3脂肪酸,适量食用姜茶缓解炎症。若疼痛持续超过3天或伴随出血、发热,需立即妇科检查。40岁以上女性突发疼痛需优先排除卵巢囊肿蒂扭转等急腹症。
杨铁生
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