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不良可通过体重异常下降、疲劳乏力、免疫力降低、皮肤毛发变化、消化功能紊乱等典型表现判断。主要与饮食摄入不足、消化吸收障碍、慢性消耗性疾病、特殊生理阶段需求增加、代谢异常等因素有关。
非刻意减肥情况下,半年内体重下降超过10%需警惕。肌肉流失导致握力减弱,皮下脂肪减少使肋骨轮廓明显。长期热量摄入不足时,身体会分解蛋白质供能,伴随基础代谢率降低。
血红蛋白合成不足引发缺铁性贫血,出现头晕、活动后心悸。B族维生素缺乏影响能量代谢,表现为持续倦怠、注意力不集中。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会加重肌肉无力症状。
蛋白质和维生素A/C/D缺乏削弱免疫屏障,表现为反复感冒、伤口愈合延迟。淋巴细胞数量减少使结核等感染风险增加3-5倍。肠道菌群失调进一步加重营养吸收障碍。
维生素B2缺乏引发口角炎,烟酸不足导致对称性皮炎。蛋白质缺乏使头发干枯易断,指甲出现博氏线。必需脂肪酸不足时皮肤干燥脱屑,伤口修复能力下降。
锌元素缺乏引发味觉减退、食欲下降。长期纤维素摄入不足导致便秘腹胀。乳糖酶分泌减少可能出现继发性乳糖不耐受,伴随腹泻等吸收不良症状。
建议定期监测体重变化,膳食应保证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深色蔬菜占每日蔬菜量一半以上,全谷物和杂豆类每周3-5次。贫血人群可适当增加红肉和动物肝脏,乳糖不耐受者选择酸奶替代牛奶。长期素食者需注意补充维生素B12,更年期女性需加强钙质摄入。出现持续症状时应进行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等营养指标检测,必要时在临床营养师指导下使用肠内营养制剂。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