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五岁人群通常需要补钙。钙质流失从30岁后逐渐加速,女性绝经前后更为明显,主要与骨量下降、激素变化、饮食摄入不足、日照缺乏、慢性疾病等因素相关。
人体骨量在35岁左右达到峰值,之后每年流失0.3%-0.5%。四十五岁时骨密度已开始降低,补钙可延缓骨质疏松进程。建议通过骨密度检测评估钙需求,乳制品、豆制品等食物是天然钙源。
女性雌激素水平在围绝经期波动明显,雌激素减少会抑制钙吸收。男性睾酮水平缓慢下降也会影响钙代谢。此时补钙需配合维生素D,促进肠道对钙质的吸收利用。
中国居民膳食调查显示,成年人日均钙摄入量不足推荐量的一半。奶类摄入不足、高盐饮食加速钙排泄、草酸类食物影响吸收等因素均导致钙缺乏风险增高。
维生素D合成依赖紫外线照射,现代人户外活动减少导致维生素D普遍缺乏。建议每天晒太阳15-30分钟,或通过鱼肝油、蛋黄等食物补充,以提升钙吸收率。
糖尿病、甲亢等代谢性疾病可能加速钙流失,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也会干扰钙代谢。此类人群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补钙方案。
补钙需坚持适量原则,每日总量不超过2000毫克。优先选择膳食补充,如每天300毫升牛奶搭配100克豆腐。运动可刺激骨骼重建,建议每周进行3次负重运动如快走、跳绳。避免同时摄入高铁或高纤维食物影响吸收,咖啡每日不超过2杯。定期监测血钙和尿钙水平,防止补钙过量引发结石风险。更年期女性可考虑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激素替代治疗,协同提升补钙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