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艾灸可重点选择关元穴、足三里穴、肾俞穴、大椎穴、涌泉穴等穴位。这些穴位有助于温补阳气、增强免疫力、改善冬季畏寒症状,适合节气养生调理。
位于脐下三寸,是任脉要穴。艾灸关元穴能补益元气,改善阳虚体质,对男性肾气不足引起的腰膝酸软、女性宫寒痛经均有调节作用。建议用温和灸法,每次15-20分钟,注意避免烫伤皮肤。
膝盖外侧凹陷下三寸处,属足阳明胃经。艾灸此穴可健脾和胃,促进气血生化,缓解冬季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问题。配合隔姜灸效果更佳,能增强机体抗寒能力。
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左右各一。艾灸肾俞穴直接温补肾阳,对夜尿频多、耳鸣眩晕等肾虚症状有改善作用。可采用回旋灸法,但高血压患者需谨慎操作。
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为督脉穴位。艾灸大椎穴能升发阳气,预防感冒,缓解肩颈僵硬。冬季易发呼吸道疾病人群可重点施灸,配合艾条雀啄灸手法效果显著。
足底前三分之一凹陷处,肾经起始穴。艾灸涌泉穴可引火归元,改善手脚冰凉、失眠多梦等阴虚火旺症状。建议睡前施灸,配合吴茱萸粉贴敷能增强温通效果。
立冬艾灸需注意室内保暖避风,施灸前后饮用温开水,避免空腹或过饱状态操作。阳虚体质者可每周艾灸2-3次,配合早睡晚起、食用核桃黑豆等温补食材。艾灸后4小时内不宜洗澡,皮肤敏感者应缩短单次艾灸时间。若出现头晕心慌等不适需立即停止,糖尿病患者、孕妇及经期女性应在医师指导下进行艾灸调理。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