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瘙痒症可通过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局部麻醉剂和中药制剂缓解症状。瘙痒通常由皮肤干燥、慢性疾病、神经功能异常、药物副作用或心理因素引起。
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第二代抗组胺药能有效阻断组胺受体,减轻瘙痒感且嗜睡副作用较小。适用于过敏性或特发性瘙痒,对夜间加重的症状尤为有效。需注意部分药物可能引起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
氢化可的松乳膏、糠酸莫米松等外用制剂可快速缓解局部炎症性瘙痒。短期使用对湿疹、皮炎等皮肤病变效果显著,但长期应用可能导致皮肤萎缩。全身性瘙痒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口服泼尼松。
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通过抑制免疫反应减轻瘙痒,适用于激素治疗无效或皮肤薄嫩部位。可能引起短暂灼热感,但无激素类副作用,适合长期维持治疗。
利多卡因凝胶、普莫卡因乳膏通过阻断神经传导直接止痒,对尿毒症或胆汁淤积等系统疾病引起的顽固性瘙痒有效。需警惕接触性过敏反应,避免大面积使用。
苦参凝胶、冰黄肤乐软膏等具有清热燥湿功效,对血虚风燥型老年瘙痒效果良好。复方甘草酸苷片可调节免疫,配合外用制剂能减少复发。部分含麝香成分药物需谨慎使用。
老年瘙痒症患者日常应避免过度清洁,沐浴水温控制在40℃以下,使用无皂基弱酸性沐浴露。穿着纯棉透气衣物,室内湿度保持在50%-60%。适量补充维生素A、E及欧米伽3脂肪酸,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适度运动促进血液循环,但需防止出汗刺激。若瘙痒持续加重或伴随皮疹、发热等症状,应及时排查糖尿病、肝肾疾病等系统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