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爬山既有好处也有坏处,需要根据个人体质和运动强度综合评估。适度爬山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改善情绪、促进骨骼健康,但过度运动可能导致关节损伤、肌肉疲劳或诱发慢性疾病。
爬山时下肢肌肉群持续发力能增强心肺耐力,坡度变化可刺激心肌收缩力提升。阳光照射促进维生素D合成帮助钙质吸收,对预防骨质疏松有积极作用。登山过程中的专注力需求能暂时转移心理压力,山顶视野开阔有助于释放负面情绪。规律性登山可提升基础代谢率,对控制体重和血糖有辅助作用。新鲜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较高,能改善肺泡通气功能。
长时间负重攀登会加速膝关节软骨磨损,特别是体重超标者风险更高。陡坡路段容易导致跟腱炎或足底筋膜炎,下山时股四头肌离心收缩易引发延迟性酸痛。高海拔登山可能出现高原反应,心血管疾病患者可能诱发心绞痛。夏季登山存在脱水或热射病风险,冬季则需警惕失温或滑坠事故。过度训练可能造成皮质醇水平升高,反而降低免疫力。
建议选择坡度平缓的成熟步道,使用登山杖分散膝关节压力。登山前后做好充分热身和拉伸,携带足够饮用水和能量补给。中老年人群应控制单次登山时间在两小时内,青少年需避免负重过大影响骨骼发育。患有高血压或关节病变者需咨询雨后湿滑路面应暂停登山活动。结合自身感受调整运动频率,出现持续疼痛应立即停止并就医检查。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
杨铁生
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