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避孕可通过短效避孕药、长效避孕药、紧急避孕药、避孕针剂、皮下埋植剂等方式实现。这些方法主要通过调节激素水平抑制排卵或改变子宫内膜环境达到避孕目的。
短效避孕药需每日定时服用,常见药物如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屈螺酮炔雌醇片等。这类药物含雌激素和孕激素,通过抑制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阻止卵泡发育,同时使宫颈黏液变稠阻碍精子穿透。需连续服用21天后停药7天,避孕有效率可达99%。服药期间可能出现乳房胀痛、恶心等轻微反应,长期使用需定期监测肝功能。
长效避孕药如左炔诺孕酮炔雌醚片每月服用一次,通过缓释高剂量孕激素抑制排卵。其优点是用药频率低,但可能引起月经紊乱、突破性出血等副作用。适合需要长期避孕且对短效药依从性差的女性,使用前需排除血栓性疾病风险因素。
紧急避孕药用于无保护性行为后72小时内补救,主要成分为左炔诺孕酮如毓婷或醋酸乌利司他。通过延迟排卵或干扰受精卵着床发挥作用,单次使用有效率约85%。不宜作为常规避孕方式,频繁使用可能导致月经周期紊乱,一年内使用不超过3次。
避孕针剂如醋酸甲羟孕酮每3个月肌肉注射一次,通过抑制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实现长期避孕。适合哺乳期妇女及不能耐受雌激素的女性,常见副作用包括月经量减少或闭经,停止注射后生育能力恢复可能延迟6-12个月。
皮下埋植剂如依托孕烯植入剂有效期3-5年,将孕激素缓释系统植入上臂皮下。避孕成功率超过99%,取出后生育能力可快速恢复。可能出现不规则阴道出血、头痛等反应,适合需要长期可逆避孕的女性。
选择避孕方式需综合考虑避孕需求周期、健康状况及药物耐受性。短效避孕药适合生活规律者,紧急避孕药仅作补救措施,长效方法需评估副作用风险。所有激素类避孕手段使用前应咨询排除禁忌症如严重高血压、血栓病史等。配合避孕套使用可提升防病效果,定期妇科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有助于减轻药物副作用,维生素B族和叶酸补充可缓解部分人群的经期不适症状。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