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效避孕药停药期间通常会出现撤退性出血,其表现与月经相似。撤退性出血的发生与激素水平骤降、子宫内膜脱落、药物周期设计、个体差异以及用药规范性等因素有关。
短效避孕药通过外源性雌激素和孕激素抑制排卵,停药后体内激素水平迅速下降,导致子宫内膜失去激素支持而脱落出血。这种出血并非真正的月经,但出血量和持续时间与月经相近。
持续用药期间药物会使子宫内膜变薄,停药后3-5天内发生内膜脱落。出血量通常少于正常月经,颜色可能偏暗,持续时间约3-7天,属于药物设计的正常药理反应。
21天活性药片+7天空白期的包装设计,就是通过人为制造激素波动诱导规律性出血。部分新型药物采用24+4模式,停药期缩短可能使出血量更少。
约15%女性可能出现突破性出血或闭经,与体重指数偏高、代谢速率差异、药物吸收程度有关。长期用药者子宫内膜较薄,撤退性出血可能逐渐减少。
漏服药物可能导致不规则出血,需连续服用7天才能重建避孕保护。建议每天固定时间服药,如出现持续异常出血需排除妇科疾病。
停药期间建议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盆腔充血。可适量增加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菠菜等预防贫血,同时注意观察出血颜色和量。若出血超过10天、伴随严重腹痛或出血量骤增,需及时就医排除子宫病变。使用短效避孕药期间应定期监测肝功能与凝血功能,吸烟者需特别注意血栓风险。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