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效避孕药停药期间通常无法有效避孕。短效避孕药需每日连续服用才能维持避孕效果,停药间隔期如7天安慰剂阶段卵巢功能可能恢复排卵,主要影响因素有漏服时间、药物代谢差异、个体激素水平波动等。
短效避孕药需严格遵循21天活性药+7天安慰剂的周期,若在活性药服用期间漏服超过12小时,或提前开始停药间隔期,避孕效果会显著下降。部分女性可能误判停药时间,导致无保护性行为时发生意外排卵。
药物中雌激素和孕激素在体内代谢速度因人而异。代谢较快者可能在停药第3-4天便出现卵泡发育,而代谢慢者或可维持更长时间抑制排卵。体重指数较高者激素清除率可能加快。
停药后48小时内血清雌二醇水平开始回升,部分女性在停药第5天即可检测到优势卵泡。临床数据显示约15%使用者在安慰剂周期后期出现卵泡直径超过10毫米的情况。
月经周期不规律者更易在停药期发生突破性排卵。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因基础LH水平较高,卵巢对停药后激素变化更为敏感。
含20μg炔雌醇的制剂比含30μg的制剂排卵抑制时间更短。第三代孕激素如去氧孕烯的半衰期较短,停药后激素水平下降更快。
建议停药期间采用避孕套等屏障避孕法作为补充防护。短效避孕药使用初期应完整服用3个周期以上再评估卵巢抑制效果,避免在停药周进行无保护性行为。有生育需求者可选择连续服用活性药跳过安慰剂周,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日常可记录基础体温辅助监测排卵恢复,发现停药期异常出血或月经延迟超过7天需及时验孕。保持规律服药时间、避免与抗生素或圣约翰草等药物同服,可提高避孕可靠性。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