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期行房可能增加感染风险、加重经期不适、引发子宫内膜异位症等问题。主要风险包括盆腔感染、经血逆流、免疫力下降、疼痛加剧以及伴侣健康隐患。
生理期宫颈口处于开放状态,性行为可能将外界细菌带入生殖道。经血为细菌繁殖提供培养基,易诱发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等盆腔炎症。临床表现为下腹持续疼痛、异常分泌物或发热,需抗生素治疗。
性高潮时子宫收缩可能推动经血通过输卵管逆流至盆腔。长期经血逆流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重要诱因,该疾病会导致严重痛经、不孕等问题,确诊后需药物抑制月经或手术治疗。
月经期间子宫内膜脱落形成创面,机体免疫防御能力降低。此时性交可能激活免疫系统异常反应,部分女性会出现经期延长、经量增多等月经紊乱症状,通常需要1-2个月经周期自我调节。
经期盆腔充血状态下,性刺激可能引发子宫痉挛性收缩。约35%女性会出现性交后下腹坠痛加重,可能持续数小时,可尝试热敷缓解。合并子宫腺肌症者疼痛更显著,需医疗干预。
经血可能携带乙肝、艾滋等血源性病原体,通过黏膜破损处传染。建议全程使用避孕套降低风险,事后双方都应彻底清洁。男性尿道接触经血后可能出现尿道刺激症状,需观察3天。
经期建议保持外阴清洁干燥,每日用温水清洗2次并及时更换卫生用品。可适量饮用红糖姜茶促进经血排出,避免生冷食物。选择散步等温和运动改善盆腔血液循环,禁止游泳、盆浴。如出现发热、剧烈腹痛或经期超过10天应及时妇科检查。经期结束后3天再恢复性生活更安全,伴侣应充分理解配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