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孕套正确使用可有效降低艾滋病传播风险,防护效果与使用规范性、材质质量、病毒接触量等因素相关。
乳胶或聚氨酯材质的避孕套能阻隔精液、阴道分泌物中的HIV病毒,病毒直径约0.1微米,而优质避孕套材料孔隙小于0.01微米。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持续正确使用避孕套可使异性性行为传播风险降低80%以上。
全程佩戴、避免滑脱破损是关键。研究显示15%-30%的使用者存在中途佩戴、尺寸不符或润滑不当等问题。需在性接触前佩戴,排出储精囊空气,使用水基润滑剂减少摩擦破损。
天然乳胶套防护效果优于动物膜材质套如羊肠套,后者存在天然微小孔隙。聚氨酯套适用于乳胶过敏者,但弹性较差可能增加破裂风险。购买时应认准医疗器械认证标志。
若发生套体破裂或高危暴露,72小时内启动暴露后阻断治疗可降低感染概率。常用方案包括替诺福韦+恩曲他滨+多替拉韦等三联药物,需连续服用28天。
无法覆盖阴囊、外阴等可能接触病毒的皮肤区域,肛交时破裂风险达3%-5%。合并其他性病感染如梅毒、疱疹会显著增加HIV感染几率,建议定期进行联合检测。
除规范使用避孕套外,建议避免多个性伴侣、拒绝静脉吸毒共用针具等高风险行为。发生疑似暴露后应及时到传染病专科医院检测,窗口期后需进行HIV抗体、抗原及核酸检测。日常可补充维生素C、锌等营养素维持黏膜屏障健康,性行为后可用温和洗液清洁外生殖器。高危人群可考虑暴露前预防用药,但需严格遵循医嘱进行肝肾功监测。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