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在黄体功能不足、月经不调、先兆流产等情况下需遵医嘱服用黄体酮,具体涉及激素替代治疗、生育辅助、疾病管理等方面。
卵巢黄体分泌孕酮不足可能导致月经周期缩短或不孕。临床通过血液激素检测确诊后,需补充黄体酮胶囊如益玛欣或阴道栓剂,通常从排卵后开始用药10-14天,剂量根据个体调整。伴随基础体温监测可评估疗效。
无排卵性功血或闭经患者,在排除器质性疾病后可采用黄体酮撤退性出血疗法。口服微粒化黄体酮200mg/日连用10天,停药后3-7天诱发月经。长期管理需结合雌激素周期疗法,定期复查子宫内膜厚度。
试管婴儿移植后需大剂量黄体支持,常用黄体酮针剂40mg/日肌注联合雪诺酮凝胶。用药持续至妊娠12周,预防因黄体功能不全导致的早期流产。治疗期间需监测血HCG翻倍情况。
孕早期出现阴道流血伴血清孕酮<15ng/ml时,需立即肌注黄体酮20-40mg/日,配合地屈孕酮片口服。用药期间绝对卧床,出血停止后逐渐减量至孕12周。注意排除宫外孕等禁忌症。
更年期雌孕激素联合治疗中,黄体酮用于对抗雌激素对子宫内膜的刺激。常用方案为每月后10天服用黄体酮胶丸100mg/日,预防子宫内膜增生。需每年进行乳腺和妇科检查评估风险。
黄体酮用药期间建议增加坚果、深海鱼类等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药物吸收异常。阴道给药需注意清洁防止感染,肌注部位应定期热敷预防硬结。出现头痛、乳房胀痛等副作用需及时复诊调整剂量,长期使用需监测肝功能。不同剂型的生物利用度差异较大,不可自行更换药物类型。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