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食干燥剂通常无毒但需避免误食,主要成分为硅胶、生石灰或矿物盐,不同成分需针对性处理。
透明颗粒状硅胶干燥剂化学性质稳定,误食后基本无毒性,可通过多饮水促进排出。若大量摄入可能出现轻微肠胃不适,建议观察24小时,出现持续呕吐需就医。儿童误食可服用适量牛奶中和,避免催吐造成二次伤害。
白色粉末状生石灰遇水会产生强碱性反应,误食会灼伤口腔和消化道。立即饮用200-300ml清水稀释,切勿催吐。可服用鸡蛋清或牛奶保护黏膜,症状严重者需急诊洗胃。包装标注"氧化钙"字样的干燥剂需特别警惕。
以氯化钙为主的矿物盐干燥剂有轻度刺激性,误食可能引起腹泻。饮用生理盐水补充电解质,观察是否出现脱水症状。伴有腹痛时可服用蒙脱石散等胃肠黏膜保护剂,持续6小时未缓解需医疗干预。
粉末状干燥剂吸入呼吸道可能引发肺炎,表现为剧烈咳嗽、呼吸困难。立即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排出异物,保持半坐位减少肺部刺激。出现喘鸣音或紫绀等缺氧表现时,需紧急气管镜取出。
生石灰干燥剂接触皮肤会产生灼伤,需用食用油先擦拭再清水冲洗15分钟。硅胶颗粒进入眼睛需用生理盐水冲洗,矿物盐残留可用3%硼酸溶液中和。出现皮肤溃烂或视力模糊应到烧伤科就诊。
日常储存零食时应立即丢弃干燥剂,特别是有幼儿的家庭建议选择内置干燥片的产品。误食后保留包装袋成分说明便于医生判断,常规可备有药用炭片应急。注意区分食品干燥剂与工业用干燥剂,后者可能含重金属等有毒物质。保持饮食均衡补充维生素A、E有助于黏膜修复,适当运动增强代谢能力加速毒素排出。皮肤接触后48小时内避免日光直射,防止色素沉着。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